1.重庆湖广会馆的历史文化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又加扩建,总占地面积达856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面对千帆竞渡的长江。
据史料记载,整体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大殿、戏楼和廊房的所用木材,都从“楚北运来,投工之多,造工之精,叹为观止。”
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面积270平方米,通高12.5米,进深14米,阔16米。殿堂与戏楼相连接,大殿、戏楼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富丽堂皇。
尤其是大殿和戏楼飞檐下的环楼木雕,雕刻着“二十四孝”和《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工艺精湛,刻镂逼真,画面屡出不穷。更为壮观和珍贵的是会馆的辕门建筑,大门为仿木结构重檐石排楼,高6米、阔5米,石雕上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工艺十分精巧。
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的文武狮子峙立相望,堪称四川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重庆湖广会馆系禹王宫、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统称,会馆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年间扩建,从乾隆到光绪年间还经过了几次“整容”,有近3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城市中心区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步入湖广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禹王宫,禹王宫左侧是我国首个移民专题博物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博物馆以“湖广填四川”为背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以及入蜀线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然后是齐安公所,这是建筑群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建筑包括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穿过齐安公所,则进入了门额上留有“岭南观瞻”四字的广东公所,一色的明清建筑上,雕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
古朴大气的建筑,惟妙惟肖的雕工,都展示着这个有近300年历史、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昔日的繁华与光彩。“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空间宽大,气势宏伟,更多地具有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重庆地域建筑特色,整座会馆依山势而建,建筑高差有别,错落有致,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设有天井凉台,这都是传统徽式建筑结构没有的特点。”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特色与众不同,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式园林的手法,会馆院落之间高大的封火墙把会馆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个小院落间又有小门连接,空间上并不断绝。
这样,每个院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风貌,这是江南园林的特点和徽式建筑结构的结合。重庆湖广会馆的装饰也有浓郁的徽式风格,木雕出自皖南徽州木雕一系,刻画线条行云流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人、鬼、神、花、鸟、兽,无不一精。
比如广东公所戏楼斜撑上的木龙,口含龙珠,木珠至今还能自由滚动而不脱落。另外,会馆内现存4个古朴典雅的戏台,其中禹王宫两个,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各有一个,戏台上的雕刻十分精美,雕刻题材主要来源于《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了湮没于下洪学巷东水门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此时,湖广会馆已经成了居民住宅和单位仓库,不仅年久失修,满目疮痍,大量精美木雕、石雕、殿堂、楼阁损毁严重,而且当地群众生活环境也十分恶劣,面临着火灾、白蚁、危房倒塌等不安全隐患,整个会馆群随时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在旧城改造的热潮中,重庆市和渝中区两级政府决定投资1亿多元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复。湖广会馆建设工程从2003年12月28日动工,到2005年9月完工,修复了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筑,修复后的建筑面积共7634平方米。
湖广会馆的修复工作纳入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并纳入了重庆市2003年重点工程项目,修复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文物工程公开招标,最终确定北京、山西、山东等全国一流的文物施工队伍实施修复工程。同时,还恢复了周边东水门的老城墙、古城楼,在其它地区难以保护的关庙、七牌坊等古建筑,也迁建于此集中保护,使得湖广会馆区域成为了重庆主城区最集中的古文物建筑群。
2005年9月,历时21个月,湖广会馆修复完工,中国古建筑文物专家罗哲文特意为此撰诗:“渝都故府几沧桑,六十年前记未忘,断壁残墙均不见,喜看胜迹又重光。” 湖广会馆现在每年都举办“移民文化节”、“禹王庙会”、“民间艺术节”等诸多节庆活动,还成为了电影、电视拍摄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绘画创作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传统婚礼举行的一个基地。
现在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在这里举办婚礼了,据统计,每年都有30多起中式婚礼在这里举行。一些新人认为,在这里举办婚礼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寓意深。
2.重庆湖广会馆的历史文化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又加扩建,总占地面积达856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面对千帆竞渡的长江。
据史料记载,整体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大殿、戏楼和廊房的所用木材,都从“楚北运来,投工之多,造工之精,叹为观止。”
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面积270平方米,通高12.5米,进深14米,阔16米。殿堂与戏楼相连接,大殿、戏楼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富丽堂皇。
尤其是大殿和戏楼飞檐下的环楼木雕,雕刻着“二十四孝”和《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工艺精湛,刻镂逼真,画面屡出不穷。更为壮观和珍贵的是会馆的辕门建筑,大门为仿木结构重檐石排楼,高6米、阔5米,石雕上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工艺十分精巧。
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的文武狮子峙立相望,堪称四川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重庆湖广会馆系禹王宫、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统称,会馆群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年间扩建,从乾隆到光绪年间还经过了几次“整容”,有近3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城市中心区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步入湖广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禹王宫,禹王宫左侧是我国首个移民专题博物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博物馆以“湖广填四川”为背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以及入蜀线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然后是齐安公所,这是建筑群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建筑包括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穿过齐安公所,则进入了门额上留有“岭南观瞻”四字的广东公所,一色的明清建筑上,雕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
古朴大气的建筑,惟妙惟肖的雕工,都展示着这个有近300年历史、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昔日的繁华与光彩。“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空间宽大,气势宏伟,更多地具有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重庆地域建筑特色,整座会馆依山势而建,建筑高差有别,错落有致,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设有天井凉台,这都是传统徽式建筑结构没有的特点。”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特色与众不同,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式园林的手法,会馆院落之间高大的封火墙把会馆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个小院落间又有小门连接,空间上并不断绝。
这样,每个院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风貌,这是江南园林的特点和徽式建筑结构的结合。重庆湖广会馆的装饰也有浓郁的徽式风格,木雕出自皖南徽州木雕一系,刻画线条行云流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人、鬼、神、花、鸟、兽,无不一精。
比如广东公所戏楼斜撑上的木龙,口含龙珠,木珠至今还能自由滚动而不脱落。另外,会馆内现存4个古朴典雅的戏台,其中禹王宫两个,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各有一个,戏台上的雕刻十分精美,雕刻题材主要来源于《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了湮没于下洪学巷东水门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此时,湖广会馆已经成了居民住宅和单位仓库,不仅年久失修,满目疮痍,大量精美木雕、石雕、殿堂、楼阁损毁严重,而且当地群众生活环境也十分恶劣,面临着火灾、白蚁、危房倒塌等不安全隐患,整个会馆群随时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在旧城改造的热潮中,重庆市和渝中区两级政府决定投资1亿多元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复。湖广会馆建设工程从2003年12月28日动工,到2005年9月完工,修复了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筑,修复后的建筑面积共7634平方米。
湖广会馆的修复工作纳入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并纳入了重庆市2003年重点工程项目,修复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文物工程公开招标,最终确定北京、山西、山东等全国一流的文物施工队伍实施修复工程。同时,还恢复了周边东水门的老城墙、古城楼,在其它地区难以保护的关庙、七牌坊等古建筑,也迁建于此集中保护,使得湖广会馆区域成为了重庆主城区最集中的古文物建筑群。
2005年9月,历时21个月,湖广会馆修复完工,中国古建筑文物专家罗哲文特意为此撰诗:“渝都故府几沧桑,六十年前记未忘,断壁残墙均不见,喜看胜迹又重光。” 湖广会馆现在每年都举办“移民文化节”、“禹王庙会”、“民间艺术节”等诸多节庆活动,还成为了电影、电视拍摄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绘画创作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传统婚礼举行的一个基地。
现在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在这里举办婚礼了,据统计,每年都有30多起中式婚礼在这里举行。一些新人认为,在这里举办婚礼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寓意深。
3.去湖广会馆作文450字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晚清著名诗人赵熙曾用这样的诗句反映重庆商业的繁盛。今天,重庆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开放。黄墙黛瓦,飞檐雕花,琉璃宝瓦,在三百年的世事变迁中,它们成为昔日巴渝盛景的见证者。
今年秋游的目的地就是湖广会馆。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天气阴沉沉的,到处都是缭绕的烟雾,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汽车停在湖广会馆的大门,蒙蒙的细雨向大地飘洒着,洼地上已是清凉凉的一片,浅浅的水映照出天上的白云和我们的倒影。一阵冷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的小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
跨进湖广会馆,首先让我感到的是这一切即带着古老的气息,又带着雨水的微潮和潇洒。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它:“湖广会馆是由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的人修建的,明末清初,四川盆地由于久经战乱,残缺人口不足六十万,当时政府实行数次大规模的移民,支援四川,历史上称为“湖广填川”长达百年的移民史,百万人的迁徒,充斥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限辛与苦难。而这始于乾隆二十四年的重庆湖广会馆,正是“湖广填川”的产物。听完了介绍,我们都对湖广会馆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着好奇心的我们更想深入了解湖广会馆。
走进一间房间,只见里面大大小小全是牌匾,不用说,这就是匾额阁,这些匾大部分是由一位姓陈的先生从民间苦苦搜寻来的。其中一块令我记忆犹新,那块匾与众不同的是特别的“白”据导游说,这是陈先生从一们妇人家里找到的,为什么特别的“白”呢?我们大家都带着这个疑问,头上一团雾水,导游继续说,陈先生来到妇人家时,妇人正在用匾当搓衣板来搓衣服,久而久之就变得这么“白”,哦,我们才明白了。来到蜡像馆,只见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坐在茶馆中间,用两支修长的手指弹着琵琶,想象着那歌声肯定是那么的悲伤,凄凉,一位书生坐在桌前,两手拿着一本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呀!还有一位神情庄严的官员坐那里,津津有味的倾听着琵琶声,在一旁的店小二辛勤的忙着工作,倒茶,擦桌样样行。地点又转进个大客厅,一位书生带着亲戚们正在向老师道谢呢!在屏风后的一位娘子正在深情款款地看着相公,也许在为他祝福吧!
漫步修复后的湖广会馆,飞檐立柱,盘龙浮雕,楼阁亭台,修复如旧,回廊额错落于半山之间,层叠翠染,其间大大小小的四个戏台,更留得风韵佳名,台上一出才子佳人,轻纱薄袖,唱得古令亦然,走过廊台榭,可观松涛煮雪,可品三绝茶,更可在翥龙台上跳台,渝胜状,看雄洲罗列,俊采星驰。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湖广会馆是一个联络乡情,救助同乡的一个会所,它记载着一段段历史,历史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
4.关于会馆文化,求教想写一篇关于会馆文化的毕业论文(传统文化),
敬请民间文化会馆的各位热爱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朋友,积极参与“文化中国、祥和世界”各地年俗推介暨网展活动 文化中国主题“民俗”——福寿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福”的最高境界是子福。
也就是种的延续观念甚强。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祖宗观念和后代观念上。
祖宗观念的体现即为祖先崇拜。祖先的首要功绩就是繁衍后代子孙。
殷周时代,祖先被奉为神明。祭祖的传统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对于每个家庭或家族来说,死去的祖先将会保佑家庭或家族人口的繁衍、生存、安宁和兴盛。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可以说重祖宗不认上帝。
辱及祖宗被看作最大的侮辱。与祖宗观念相辅相成的即为后代观念。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种观念最突出的表现。在中国骂人最狠的莫过于“断子绝孙”了。
事实上,中国的尊祖观念,其目的还是为了在祖先的佑护下接续香火。 在民间信仰中,至今还有悬挂、供奉象征福禄寿神像的习俗。
神像一为寿星(寿),一为文官(禄),一为平民怀中抱子(福)。此外,为了祈福还要祭祀许多神灵,如门神、灶神、行神等。
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福”字更是随处可见。 春节期间,百姓都会在家门口倒贴上“福”字。
要是有人告诉主人:“你家的‘福’倒了”,主人定会十分欢喜。 原来倒贴的“福”字正是象征“福到了”之意,这是一句大吉大利的“口彩”。
在民间生活中,趋福避祸是人民的普遍心愿。甲骨文中的“福”字,形状就像一双手将酒捧向祭坛,表示向神灵祈求幸福。
民间形成贴福字的习俗说法不一。不过有个故事却很有意思。
说是贴福字起源于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 传说姜太公的老婆是个八败命,到一家穷一家。
在姜太公封神时,老婆说:“别人都封了神,为啥不封我?”姜太公说:“你到一家败一家,封你什么神呢?也罢,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老婆不高兴,说:“封我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呢?”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
”这件事传了出去,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福”字贴在门上。这样穷神就不敢进门,家业就不会败了。
民间信仰中的福禄寿三星,其中福星指的是木星,即岁星,古人认为岁星能带来幸福,故有“福星高照”的成语。道教神仙谱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其中的天官也是福神。
在民间美术中,“天官赐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母题。 在民俗中,人们最理想的幸福生活包括五个方面: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即五福。
民间艺术中有许多以“五福”为母题的吉祥图案。其中“五福”常以五只蝙蝠的形象来表示:五只蝙蝠抬一个“寿”字,叫做“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和一只竹盒,叫做“五福和合”;两个儿童将五只蝙蝠往坛子里装,叫做“纳福迎祥”;一只鲜桃与五只蝙蝠在一起,叫做“多福多寿”。
以“福”为母题的吉祥图案更是不可胜数:佛手与桃子在一起叫“福寿双全”;蝙蝠与铜钱在一起叫“福到眼前”;儿童仰看天上翻飞的蝙蝠是“翘盼福音”;老人怀抱敲磬的儿童是“福缘善庆”…… 出于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人们往往将心目中视为美好的东西加上一个“福”字。 有福之人被称作“福人”,有福之地被称作“福地”。
道教的仙境,就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佛教认为多积善行可得回报,如同播种可得收获一样,所以将做好事叫做“种福田”,僧侣的袈裟又叫“福田衣”。
过去的妇女行礼叫做“万福”。 禄,原意为仕之意,常以官禄、俸禄的词出现。
事实上人们对于禄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食,即食欲。中国是个农业国,“民以食为天”,成为中国农业文化的一个特征。
由于战乱、天灾、生产技术的落后,常常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人们把更大的精力投之于土地,投之于仕途。以满足食的欲望。
因此,吃在日常生活方式中,确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至到现在还会常听到见人打招呼时问一句“吃过饭了没有?”问候吃也在无形中成为人们的一种幸福。 在民间,寿与福禄同样被受到重视。
民间装饰艺术中,多有表现“寿”字的作品,常见的故事有“八仙祝寿”、“麻姑献寿”、“松鹤长寿”、“ 五福捧寿”等,像麻姑已被作为民间的神来信仰了。而道教文化再民间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其核心是避恶趋善的求福心理与对仙寿长生的追求。
民间表现寿时,爱用同音谐意的方法来表现。寿与“兽”同音,兽多用麒麟来代表,在古代麒麟被视为长寿的神兽。
在商周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唐代的石刻等文物上有大量的麒麟纹饰,在民间风俗中也有更丰富的表现。比如在江南地区,每逢春节,人们抬着竹骨纸扎的麒麟,依次到各家门前演唱,俗叫“麒麟唱”,内容多祝贺之词。
对龟的信仰也反映了这一特征。龟为长寿之物,传说能活千万年,直到今天在乡村特别是南方的老人,还爱用龟支床足,也有用龟床和“龟龙寿”来作祝寿之词。
前面提到人们最理想的幸福生活包括的五个方面,也就是“五福”,就是以寿为先。人们对于寿的追求,事实上不仅要求现在生存,本身生存,而且要使寿命延长,下及子孙万代,无限延绵。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至今仍然是民间常用的对联。在华北农村的墓碑上也常见。
5.重庆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要门票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又名禹王庙。抗战时为军用203仓库,现为重庆市商业储运仓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道光二十六年(1846)扩建,为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会之所。由于长期以来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山门被拆毁,殿堂房舍毁坏严重。大殿坐北向南,原为歇山式屋顶,现已改为普通屋顶,抬梁式屋架。面阔16米,进深13.6米,通高12.5米,建筑面积217.6平方米。前檐残存斗拱5朵,用材细小,是典型的清前期的建筑风格。湖广会馆与相联的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为一庞大的清代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是古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整个古建筑群雕梁画栋、涂朱鎏金,有浮雕镂雕的取材于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雕镂精湛,栩栩如生。
周六与周日会馆内有戏剧演出。
6.重庆湖广会馆的介绍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知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道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动物及各种奇花异草等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回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答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7.重庆湖广会馆导游词
湖广会馆导游词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
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
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
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
祖上或许正是那时随移民来到重庆,所以来到湖广会馆就觉格外的亲切相熟了。譬如现在我们所说的“崽儿”、“抄手”“啷个”等乡土方言,都是源于湖广方言。
湖广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现在已经无法听见了。当年的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
会馆的领导一般叫“当家的”,管事的是“二当家”,为人往往八面玲珑,会馆经营得异常红火。 湖广会馆的围墙样式,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黄色封火墙,以直线构图而呈阶梯状叠落,又称‘码头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
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湖广会馆呈“L”形,从山坡上直冲而下,围墙联绵不断,造成异常震撼的视觉冲击。 主体建筑大体依中轴线排列,巍峨古朴。
与北方砖石结构的建筑不同,禹王宫是南方庙宇常见的木结构悬山式小山瓦顶,其中大量使用的是木柱。这些木料都是专门从湖广运来。
移民相信只有从家乡运来的木材,才能使大殿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 无论是四川还是北京抑或重庆,但有湖广会馆就有禹王庙或禹王殿。
300年前的湖广会馆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说大禹治水,就曾经居住重庆,连儿子生在重庆也没有回家看看。
所以现在重庆南岸还有个地方叫弹子石,意为诞子。禹王宫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乡绅捐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
禹王宫原是传统的黑青瓦。从清顺治年间早期湖广移民入川时就开始修建,后虽经嘉庆、道光和光绪时候三次重修、扩建,青瓦的风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样子。
1734年发行的清代建筑手册《工程做法则例》明确规定:黄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宫就用黄色琉璃瓦;绿色是士大夫的颜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国民间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都是黑青色。
山西晋商尽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宫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禹王宫大殿通高12.5米、进深14米,大殿和戏楼飞檐下,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的环楼木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禹王宫斗拱的龙头都朝着长江,寓意大龙锁江。
禹王宫保留下的三面外伸的戏楼,两边有厢楼,专供贵宾,台下的场地才供一般观众享用。戏台两边,供配乐人员使用的乐楼很小;檐下的额枋雕刻着各种鬼怪故事,也包括《西游记》。
禹王宫原有13座戏台,是戏台最多的会馆,曾有“戏台九重,台台不见面”的说法。可惜如今只剩一楼一底。
禹王宫大殿后面依山而上就是齐安公所和广东公所。齐安公所又名帝王宫,由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
因为唐代湖北黄州一带曾设置过齐安郡,所以命名为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由广东移民捐资兴建。
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湖广大移民伊始,湖广移民就开始了会馆的筹建,至康熙时正式建馆。现在的会馆中,还有“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副对联,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两大公所最有看头的就是它的戏楼。会馆是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今天纷纭的精彩。
要解读湖广会馆的精致,自然也离不开戏楼。齐安公所的戏楼有所改进,进深更大,专供贵宾的看厅在戏楼的对面而不是两厢;乐楼比禹王宫的大得多,额枋雕刻的内容以从鬼怪故事变为二十四孝图、《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鱼樵图》等,每个故事旁边都刻有寓意福气的蝙蝠、花草、瑞兽等。
而广东公所的戏楼是现存四座戏楼中保存最好,最气派精致的。重庆戏曲在这一时期也是发展较快的。
无论官商公子、富家小姐,还是袍哥大爷、青楼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时,看客暴满,人声鼎沸。这一时期也是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与川剧发展结合比较快的一个时期。
重庆的戏曲得到很大发展。 会馆每天下午三点必有一场折子戏。
我对传统戏剧是很喜欢的,特别喜欢川剧折子戏。来时正上演《珍珠衫》,于是要了一碗绿茶,听戏品茶。
这就是过往重庆人的闲情雅趣。 重庆湖广会馆不同于北京湖广会馆那种建筑空间宽大,气势宏大的特点,却更多继承了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
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园林的手法。固而会。
8.骆少明的主要论文
骆少明等 面向对象的无网格伽辽金法 机械工程学报(ISSN0577-6686)2000,36(10):23-26
骆少明等 数值流形方法的变分原理与应用 应用数学与力学(ISSN1000-0887) 2001, 22(6):587-592
骆少明等 数值流形方法中网格重分技术及其在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应用 重庆大学学报(CN51-1165/N)2001,24(4): 34-37
骆少明等 非线性数值流形方法的变分原理与应用 应用数学与力学(ISSN1000-0887) 2000, 21(12): 1265-1270
骆少明等 一类基于小波基函数插值的有限元方法 应用数学与力学(ISSN1000-0887) 2000, 21(1): 11-16
骆少明(2) 平稳随机过程的小波分析方法 应用数学与力学(ISSN1000-0887)1998, 19(10) : 859-864
骆少明等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系统分析 重庆大学学报(CN51-1165/N) 1997,20(3): 20-25
骆少明(2)冷轧薄板板形及其优化算法 重庆大学学报(CN51-1165/N)
骆少明(3)数值流形方法的对象设计 计算力学学报(CN21-1373/03)8:14
骆少明(3)数值流形方法在连续体数值分析中的应用 力学与实践(CN11-2064/03)
9.重庆湖广会馆闹鬼
清代,湖广会馆是大名鼎鼎,光绪年间,这个所在一时风云际会,在此处下榻清谈饮茶听戏的才子、达人多为名动朝野之辈。
此处闹鬼之说由来已久,非谭复生(嗣同)公殁后方有。百姓曰,此处建会馆之前为一片坟茔,南方人称之为乱葬岗子,后民国初年有佛山大商人杨弘业斥资建义庄,雇一面如非洲狮的麻风病老头儿看管义庄,这老头儿长得跟外星人下凡似的,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后,乱葬岗子原来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渐渐少了,直至老人无疾而终,因为其曾患麻风,面目骇人,从无百姓赶上前搭讪,老人的身份也永远成了迷…… 自老人死后,厉鬼重生,有行止不端或者不孝人家常见墙外无端扔来些石头瓦砾,并传来訇骂声,开门却杳无一人…… 从此,好长一段时间,虎坊桥一带,即便单身男子,亦不敢夤夜出行。
北京四大凶宅之一噢,没错的,可能现在人气旺,阳气盛,压下去了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重庆湖广会馆毕业论文(重庆湖广会馆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