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上古神话的论文一般都写什么
浅谈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意蕴 [摘 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明的先河。
上古神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而且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关键词] 上古神话;文学意蕴;神话思维 上古神话,也就是通称的狭义神话,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的产物。
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起初本是简单的零散的,后来才逐渐汇为比较复杂的整体,到奴隶社会初期就登峰造极。以后,当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开始出现的时候,古神话便逐渐消亡了[1]。
若将我国上古神话的时间观放到历史纵轴上加以标示,那就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到鲧、禹治水的这一段时间。 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明的摇篮,它以瑰丽的想象、斑斓的色彩,保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同时上古神话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笔者以为,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意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为中国文学提供素材 上古神话故事、神话材料,常常是文学创作的源流,后世文学的蓝本,被后代文学家所引用,从而创作出新的、具有色泽特异的作品。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在中国流传极广,对后世的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影响到我国文学作品最早的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在《诗经》中有所体现。
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和后稷诞生的神异,基本是取材于神话的;而在《诗·大东》里首次出现了织女和牵牛,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个星座在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的神话的影子已经隐约可见了。 还有《庄子》一书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缥缈奇变”(刘熙载《艺概·文概》)著称,《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也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楚辞》中涉及到的神话传说人物甚多,而且在这些篇章里,屈原运用神话材料,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写他对当时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中尤以《天问》一篇,神话材料运用得最多,作者的忧愤也最为深广,《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奇兀的问题,以神话的比重最大。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原对这些神话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传说的怀疑中,表现着诗人的情感和爱憎。
运用神话材料入诗最显得有力量的是陶潜《读山海经》中的两首,一首写夸父追日,另一首写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将神话里几个神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了。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盛赞他们的精神:“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在唐代的诗歌中,神话的运用更是尤为显著,不少诗人的诗篇都有神话方面的取材,最突出的当以盛唐时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他的诗中大量的取材于神话典故,给人印象最深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等,几乎全用神话传说材料组合而成。
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最著名的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小说。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共同形象。同样清代的小说取材于神话的还有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镜花缘》前40回是全书的精华,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这一部分差不多全取材于《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和奇特的动物植物。《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除小说外,戏剧也受到神话的影响。如京剧《嫦娥奔月》,即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的神话,动画剧《宝莲灯》也是取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等等。
总之,后代无数文人用自己的笔演绎着这些流传的千古神话,并赋予新意,从而使古老的神话放射出瑰丽的光彩,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是文坛上出现“神话”回潮了。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从上古神话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先民超越自然力的制约和压抑,去开创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品格,无论是“人兽合体”的神话形象,还是无尽的奇思妙想,上古神话以奇妙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怪诞的形象表现和寄托了人类超越有限的条件和局限,向往着无限境界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为后世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提供了借鉴。
后世的生活中,在某一时代(或某一文化人),由于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上古神话,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奇妙想象、瑰丽的色彩、奔放的情感,给这个时代(或这个文人)注入新的活力,让后世的文人得以在文字中寄托无限的理想和感情,找到一块心灵休。
2.浅谈中国古代神话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论文,急需,希望各位朋友
推荐: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古代神话一样,其产生是必然的。
确切地说,它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像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是以原始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纯意识的,也可以把它称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收存古代神话的著作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等。
其中《山海经》的收存量最多,也是最多地保持我国古代神话原始面貌的一部书。然而我国古代大量神话已经散失,即使保存下来的极少篇章,绝大多数也已大失原貌,这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大失原貌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年代久远而神话逐渐失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要算神话的历史化了,特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家学派中的人物对它的改造,以致我国古代神话很多地方被打上深深的儒家烙印。虽然如此,我国古代神话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有关于自然神的描述,有英雄神的故事,还有异人异物的奇妙传说。
其实这些神话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根据原始人对当时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真切体会以及神奇的幻想而产生的。“后羿射日”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原始人类遇到了旱灾,所以他们虚构了后羿这样一个神奇的英雄人物,并且让他以解救苍生为己任,给人类创造风调雨顺的生存和生产环境。
“精卫填海”反映了原始人类崇尚死而不屈并且继续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虽然中国古代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古希腊神话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勇敢、自由、狂傲不羁,而且非常注重个人力量的体现;而中国原始人类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经受的风险较之古希腊人是很少的,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心中比较强烈的还是集体观念。 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神奇奔放的幻想,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启发了后世作家的想象力,也鼓舞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一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到了重不可磨灭的作用。 不难看出,屈原的《离骚》、曹植的《洛神赋》,诗仙李白、诗鬼李贺,以及元明时期的>和>无不受其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便消失了。
所以当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消失的同时,中国古代神话的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 。
3.请水帮我想几个有关中国神话的论文(毕业论文)题目
真羡慕你能把神话当毕业论文做~~~~
个人比较偏向于中国本土的远古神,所以建议你去找找有关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资料,算是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了
伏羲、女娲、神农、燧人、炎帝、黄帝、蚩尤、祝融、少昊、太昊可以当作题目的神多了去了~
外国神本土化最典型的应该算是观世音菩萨了,中国化得够彻底~~
叛逆之神的话蚩尤应该算是最典型的一个吧
另外《山海经》《搜神记》甚至包括《淮南子》这些书还是可以去翻翻的,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灵感。12月27号,还有时间,毕业论文定题这种事,急不来的
4.《传说对神话的影响》的论文
宗教与神话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但他们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说不清的亲缘关系。在远古时代,宗教神话与巫术魔法也以仪式等手段密切地混溶在一起。
宗教神话之源远流长,倘若溯流而上,则可追寻到人类远古文化之印迹。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人和自然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映这种意识形态的神话便应运而生了。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宗教与神话是互相依存的。
神话是宗教的注脚。在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对整个世界的熟悉,处于极为蒙昧的状态,他们经常从自身出发,用类比方法去理解外部世界,把自己同外部世界混同起来,于是便产生了对自然界人格化过程,也就具备了原始宗教崇拜的雏形,而自然万物在人们的心目中,也都变成没有灵气的、幼稚生命的神灵和精怪,亦即所谓“人格化”的神。
产生了图腾崇拜的思想意识,同时图腾崇拜的发展亦已为祖先崇拜的萌芽打下了基础。 宗教神话产生的因素与稚拙的文化心理相关。
早期人类由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中分离出来,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只拥有赤贫,所以文化也只有以“稚拙”为其基本特征。精神上单薄、虚弱,没有什么文明的符号,物质上粗陋简单,没有相当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
这种由简单的社会关系和狭隘的自然关系所构成的人类童年稚拙的文化土壤,构成了人类宗教神话发生的土壤。 宗教神话的产生亦与普泛的生命意识相关。
早期人类认为,自然生命之上有一种超自然的东西,即便是人停止了生命运动,这种东西仍然存在,它就是灵魂。所谓“万物有灵”,认为是宗教神话产生的最终根源。
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感,是宗教神话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如人类狩猎时期,要设法捕捉野兽,此外,劳动工具、生活用品以及生活环境等都要依靠大自然的赏赐,成为了早期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也是早期宗教神话赖以产生的土壤。如我国古代神话中的“飞行人”、“通臂猿”的传说,就表达了捕捉与采摘的幻想。
人类在依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表达愿望的宗教仪式活动,这是宗教神话产生的直接因素。这种仪式,经常与巫术、魔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宗教神话赖以生存的“子宫”。
如中国南方的傩仪形式。 人类早期的惧怕心理,亦是形成宗教文化的重要因素。
大自然既是一个赖以生存的实体,同时也经常成为令人惧怕的世界。其电闪雷鸣、高山大谷、恶浪滔天,那种作为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力量使人们构想出祈祷的形式。
如《礼记-郊特性》记载“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据说这是伊蜡氏为十二月蜡祭所作之祝辞。
这是一首在万物祭奠上祈求平安和丰收的歌词。人们希望变幻莫测的天神能够保佑,泥土回到它生存的地方、大水只在沟壑中流淌、昆虫不再侵害谷粮、草木生长在河旁水上。
这些求平安、求丰收的仪式,表达了人们崇拜自然的宗教意识。
5.神话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论文
神话基本都是后来编的,有的和宗教信仰有关,有的则没有关系,属于文化的一种,这种神话故事在中国有记载的就是春秋时期,孔丘称为怪力乱神,天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天从来眷顾努力的,有正气的,更加科学,符合规律,鼓励人积极向上,分析情况战胜困难,去夺取胜利,中国教天教,相比其他宗教更积极,潜力更大,其他宗教基本都是一人修道得到god等支持或授予,然后被人信仰,带有个人色彩,华夏宗教就没个人色彩,完全是出于对自然社会的思考认识,对宇宙的探索。
中国有很多神话故事,也有很多神仙,据说住在天上,这个天是指天空,汉语一字多意,实际上没有的,基本都是后来作家小说家的创作加工,带有文学色彩,当文学看就行了,不用当真。
6.求一篇古希腊神话方面的论文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对历史学家而言,是研究和认识古希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对作家和艺术家而言,是进行创作的借鉴和源头之一;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知识和素养的标志之一。它们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得到的不仅是审美上的愉悦,还能从中对远古希腊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彩夺目,经久不衰。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公正、刚强以及秩序,在此展现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直延伸至今…… 古希腊神话的优美、动人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郢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且力匿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三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古罗马神话受物物有灵论的影响,对神灵缺少形象性思维,神话故事贫乏。英雄传说也主要表现为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的更多的是现实性而非超人性。古罗马人在接触了古希腊神话后,很快被娓娓动人的希腊神话所吸引,从而广泛吸收了古希腊神的形象和故事,出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特有的融合。古希腊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曾几经变迁.他们的神话观念也在这种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由自然崇拜转向人性崇拜。人们所熟悉的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是人按照『J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神和人的基本区别在于神强大,常生不死,生活闲逸快乐;人类弱小,会死,生存艰辛,不得不经常求助于神明,但也常常诅咒神明作恶。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同时赞美人,赞美_\的勇敢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批评骄傲、残忍、虚荣、贪婪、暴戾、固执等人的生格弱点,并且认为往往正是这些性格弱点造成人生悲剧。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折射。古希腊神话正是以这种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函,历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蛙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的材料源泉。
7.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论文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它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革命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中华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中华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自强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两个层面。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精神。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皆垂范后世。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有关神话与民族精神的毕业论文(关于上古神话的论文一般都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