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监护仪能够对患者的心电、血压、呼吸、体温等参数进行同步连续监测,为医护人员全面、直观、及时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
随着医院逐步走向现代化,将有更多的监护仪进入临床,成为病房最常用的医疗设备。因此做好监护仪的维护和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做好了维护和保养工作,才能保证监护仪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可以减少故障率,延长各种传感器,部件及整机的寿命,从而降低医院的治疗成本。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监护仪通常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容易因机内温度过高造成机内部件的提前老化甚至损坏,因此我们要做好机内、外的清洁工作,确保机器有良好的散热和通风。
几个月就要检查主机上的滤网,清洁上面的灰尘,同时,还要检查操作面板、显示器的表面,用无水酒精清除上面的污垢,以免腐蚀这些重要部件。每半年至一年就要拆开机器外壳,对机内进行除尘。
除尘的同时可利用“看、闻、触”等直观的方法对机内各模块、部件进行检查。 传感器的维护与保养:由于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和所探测患者部位经常处于活动当中,因此是容易损坏的部件,又是比较昂贵的重要部件。
为了延长它们的使用期限,降低治疗成本,我们更应做好对它们的维护工作。经常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他们正确操作和保养监护仪和传感器。
不能折、拽传感器传输导线;不能摔、碰传感器的探头如血氧饱和探头、温度、有创血压等探头。对于无创血压的袖带,在没有捆扎在病人身上时,主机这时不能进行测量,以免损坏充气的气囊。
对于监护仪要进行长时间监护的,而不需要监测血氧饱和时,可以通过调整系统配置来关闭此功能,如果此机器有此项设置或拔掉血氧饱和与主机连接的接口,监护仪一般都通过接口来连接各个传感器,从而延长此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传感器探头上容易沾染上汗液、血迹等各种污垢,为了避免腐蚀探头和影响测量,要定期依照用户手册上提供的方法清洁探头。
系统的维护:监护仪系统的设置不当,甚至错误,也常常会给医护工作者带来麻烦。比如:有心电波形,而没有心率;对高血压患者测不出血压;各参数显示正常,却报警不断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系统设置不对造成的。
因此要经常检查、维护系统,确保监护的可靠性、最优性,即最佳配置。虽然监护仪各种各样,系统设置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大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病人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要注意的是“病人类型”选择要正确。
一般分为成人、儿童、新生儿,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案,如果选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甚至无法测量。 比如无创血压就有可能测不到而显示出错。
功能设置:通过调整各参数的功能设置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调整波幅、波速使显示的各波形容易观察;通过使用各种频宽的滤波功能来消除工频、肌电等不同频率的干扰;以及设定显示通道、系统时钟、报警音量、屏幕亮度等等。
报警配置正确设定各参数的上、下限报警值。以免造成漏报误报。
当然,随着监护仪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其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摸索,完善和发展监护仪的维护和保养工造成" (资料来源:MDSIN麦森中国区产品服务中心mdsin#com)。
2.心电监护仪常见的问题及维护
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2.1 心电监护中的常见问题 心电监护可产生患者心电活动的连续波形,以准确评估患者当时的生理状态。
2.1.1 报警显示导联脱落的原因 (1)电极脱落;(2)导联线与电极连接脱离;(3)干线与导联线脱落,干线与主机端口脱落;(4)导联线内导丝断裂。 2.1.2 ECG基线游走不定原因 (1)若为间断性游走:电极位置放置不准确;电极、拉线、电线连接不良。
(2)若为连续性游走:常由呼吸费力造成的。 2.1.3 心电图人为干扰原因 患者肌肉颤动(寒战、紧张等易引起肌肉的颤动,波形似房颤波)、基线游走。
2.1.4 误报警的原因 (1)由于各参数上、下界限调整不合适。上限设置过低,下限设置过高均可出现频繁报警。
(2)心肌梗死急性期及高血钾患者,由于感知线同时感知R波及T波而误报心率高一倍。(3)由于外界干扰或肌肉震颤误报不规则心律。
(4)安置起搏器者,由于感知线同时感知起搏信号及R波而误报起搏心率高一倍。(5)电极片过敏者,由于人为刺激,电极片周围,屏幕上出现形似室颤而误报〔1〕。
2.2 心率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在监护仪上可有ECG(心电波)或PLETH(血氧容积描记波)来获取。(1)有心电图未显示心率。
选择心率来源是PLETH而无心率,可能为血氧探头未接或损坏,应检查血氧探头。选择心率来源是ECG而无心率,则可能是心电信号过高或过低,观察困难,无法显示正确心率等原因引起,以前者居多。
(2)临床常见心率在心电监护的心率报警范围内而报警不止,此时应注意心率来源是ECG还是PLETH,有针对性调节心率报警界限。 2.3 呼吸监护中的常见问题 监护仪常用阻抗式测量法测量呼吸,即根据2个电极的胸廓阻抗变化测定呼吸,在屏幕上产生呼吸波。
(1)呼吸参数异常或“-?——”显示。可能是电极放置欠妥当,电极脱落等。
(2)误报警的原因:高、低限报警值设置不当。 2.4 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血氧饱和度即SpO2被定义为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值。
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
2.4.1 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 原因:(1)患者移动过度,过于躁动,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形式;(2)患者可能灌注太低,如肢体温度过低、末梢循环太差,使氧饱和度参数不能测及血氧饱和度和脉率,(3)传感器损坏;(4)传感器位置不准确(接头线应置手背,指甲面朝上);(5)血液中有染色剂(如美蓝、荧光素)、皮肤涂色或手指甲上涂有指甲油,也会影响测量精度;(6)环境中有较强的光源。如手术灯、荧光灯或是其他光线直射时,会使探头的光敏元件的接受值偏离正常范围,因此需要避强光。
必要时探头需遮光使用;(7)探头戴的时间过长以后,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测量精度受影响;(8)另外,同侧手臂测血压时,会影响末梢循环而使测量值有误差。 2.4.2 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 可能由于患者移动过度或由于手术装置干扰操作性能。
2.4.3 氧饱和度显示传感器脱落 (1)传感器如在位且性能良好,应注意连接是否正常,临床最常出现此种情况即液体溅进传感器接头处;(2)血氧探头正常工作,开机自检后探头内发出较暗红光或红光较亮且闪烁不定。 2.5 无创血压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血压常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监护仪常用振荡法测量。
先给袖带充气阻断动脉血流,然后袖带从高于收缩压处放气,在放气过程中动脉血流产生振荡,并叠加在气袋的压力上,而袖带中的压力变化则由仪器测量出来,因此,要保持血压测量正常运行须保证整个管路无漏气。 2.5.1 影响无创血压测量的因素 (1)患者身体位置,应使被测肢体与患者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侧睡时尤应注意,被测肢体在身体上方、下方均对血压测量结果有影响;(2)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同的袖带使血压测量值产生偏差;(3)肢体活动大,频率高,应使患者保持安静;(4)袖带漏气,与袖带连接的管道接头漏气;袖带过松,管道打结、卡死;(5)患者病情变化大,如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等;(6)使用呼吸机。
应适当调节呼吸机使用参数;(7)所选用的袖带过大或过小,袖带捆的位置不正确都是导致测量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另外,天气冷时患者穿衣较多,如果不把衣袖脱掉,而是卷起来,则不但袖带无法安放到位,待测动脉的血供也会受影响。
2.5.2 只有泵充气无血压值 检查监护仪所用的模式,是成人模式还是儿童模式。如成人使用儿童模式,则只闻气泵打气声无法测出血压;如儿童使用成人模式,则过高压力袖带充气,对小儿造成伤害。
应做相应的调节。 3 护理对策 3.1 心电监护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3.1.1 报警显示导联脱落时的处理 (1)更换电极,力求做好电极放置部位皮肤的清洁,因为皮肤是不良导体,因此要获得电极和皮肤的良好接触。
必要时先用酒精去除皮肤上的油脂汗迹。(2)应力环稳定性。
应力环:导联线在距电极/导联线连接处。
3.心电监护仪常见的问题及维护
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2.1 心电监护中的常见问题 心电监护可产生患者心电活动的连续波形,以准确评估患者当时的生理状态。
2.1.1 报警显示导联脱落的原因 (1)电极脱落;(2)导联线与电极连接脱离;(3)干线与导联线脱落,干线与主机端口脱落;(4)导联线内导丝断裂。 2.1.2 ECG基线游走不定原因 (1)若为间断性游走:电极位置放置不准确;电极、拉线、电线连接不良。
(2)若为连续性游走:常由呼吸费力造成的。 2.1.3 心电图人为干扰原因 患者肌肉颤动(寒战、紧张等易引起肌肉的颤动,波形似房颤波)、基线游走。
2.1.4 误报警的原因 (1)由于各参数上、下界限调整不合适。上限设置过低,下限设置过高均可出现频繁报警。
(2)心肌梗死急性期及高血钾患者,由于感知线同时感知R波及T波而误报心率高一倍。(3)由于外界干扰或肌肉震颤误报不规则心律。
(4)安置起搏器者,由于感知线同时感知起搏信号及R波而误报起搏心率高一倍。(5)电极片过敏者,由于人为刺激,电极片周围,屏幕上出现形似室颤而误报〔1〕。
2.2 心率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在监护仪上可有ECG(心电波)或PLETH(血氧容积描记波)来获取。(1)有心电图未显示心率。
选择心率来源是PLETH而无心率,可能为血氧探头未接或损坏,应检查血氧探头。选择心率来源是ECG而无心率,则可能是心电信号过高或过低,观察困难,无法显示正确心率等原因引起,以前者居多。
(2)临床常见心率在心电监护的心率报警范围内而报警不止,此时应注意心率来源是ECG还是PLETH,有针对性调节心率报警界限。 2.3 呼吸监护中的常见问题 监护仪常用阻抗式测量法测量呼吸,即根据2个电极的胸廓阻抗变化测定呼吸,在屏幕上产生呼吸波。
(1)呼吸参数异常或“-?——”显示。可能是电极放置欠妥当,电极脱落等。
(2)误报警的原因:高、低限报警值设置不当。 2.4 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血氧饱和度即SpO2被定义为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值。
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
2.4.1 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 原因:(1)患者移动过度,过于躁动,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形式;(2)患者可能灌注太低,如肢体温度过低、末梢循环太差,使氧饱和度参数不能测及血氧饱和度和脉率,(3)传感器损坏;(4)传感器位置不准确(接头线应置手背,指甲面朝上);(5)血液中有染色剂(如美蓝、荧光素)、皮肤涂色或手指甲上涂有指甲油,也会影响测量精度;(6)环境中有较强的光源。如手术灯、荧光灯或是其他光线直射时,会使探头的光敏元件的接受值偏离正常范围,因此需要避强光。
必要时探头需遮光使用;(7)探头戴的时间过长以后,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测量精度受影响;(8)另外,同侧手臂测血压时,会影响末梢循环而使测量值有误差。 2.4.2 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 可能由于患者移动过度或由于手术装置干扰操作性能。
2.4.3 氧饱和度显示传感器脱落 (1)传感器如在位且性能良好,应注意连接是否正常,临床最常出现此种情况即液体溅进传感器接头处;(2)血氧探头正常工作,开机自检后探头内发出较暗红光或红光较亮且闪烁不定。 2.5 无创血压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血压常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监护仪常用振荡法测量。
先给袖带充气阻断动脉血流,然后袖带从高于收缩压处放气,在放气过程中动脉血流产生振荡,并叠加在气袋的压力上,而袖带中的压力变化则由仪器测量出来,因此,要保持血压测量正常运行须保证整个管路无漏气。 2.5.1 影响无创血压测量的因素 (1)患者身体位置,应使被测肢体与患者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侧睡时尤应注意,被测肢体在身体上方、下方均对血压测量结果有影响;(2)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同的袖带使血压测量值产生偏差;(3)肢体活动大,频率高,应使患者保持安静;(4)袖带漏气,与袖带连接的管道接头漏气;袖带过松,管道打结、卡死;(5)患者病情变化大,如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等;(6)使用呼吸机。
应适当调节呼吸机使用参数;(7)所选用的袖带过大或过小,袖带捆的位置不正确都是导致测量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另外,天气冷时患者穿衣较多,如果不把衣袖脱掉,而是卷起来,则不但袖带无法安放到位,待测动脉的血供也会受影响。
2.5.2 只有泵充气无血压值 检查监护仪所用的模式,是成人模式还是儿童模式。如成人使用儿童模式,则只闻气泵打气声无法测出血压;如儿童使用成人模式,则过高压力袖带充气,对小儿造成伤害。
应做相应的调节。 3 护理对策 3.1 心电监护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3.1.1 报警显示导联脱落时的处理 (1)更换电极,力求做好电极放置部位皮肤的清洁,因为皮肤是不良导体,因此要获得电极和皮肤的良好接触。
必要时先用酒精去除皮肤上的油脂汗迹。(2)应力环稳定性。
应力环:导。
4.急需一篇设备管理论文
设备维修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维修(Maintenance)?英国标准3811号给“维修”下的定义是:“各种技术行动与相关的管理行动相配合,其目的是使一个物件保持或者恢复达到能履行它所规定功能的状态。”
在工业上,需要维护的对象有生产产品的一切设施和系统以及企业向用户提供的各种产品。 所谓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在生产的主体由人力向设备转移的今天,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1)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计划、交货期、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等方面的工作。 (2)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在工业企业中.设备及其备品备件所占用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全部资金的50%一60%,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 设备管理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必须花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 (2) 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所需设备。
(3) 对投入运行的设备正确、合理地使用。 (4) 精心维护保养和及时检查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 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二、设备维修发展概况 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五个阶段。
1.事后修理 事后修理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这种修理法出于事先不知道故障在什么时候发生,缺乏修理前准备,因而,修理停歇时间较长。
此外,因为修理是无计划的,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事后修理是比较原始的设备维修制度。
目前,除在小型、不重要设备中采用外,已被其它设备维修制度所代替。 2.预防维修 第二次大战时期,军工生产很忙,但是设备故障经常破坏生产。
为了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停工修理时间,出现了设备预防维修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有计划地进行修理。
由于加强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得设备有效寿命延长了,而且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提高了设备有效利用率。 3.生产维修 预防维修虽有上述优点,但有时会使维修工作量增多,造成过分保养。
为此,1954年又出现了生产维修。生产维修要求以提高企业生产经济效果为目的来组织设备维修。
其特点是,根据设备重要性选用维修保养方法,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采用事后修理。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做好重要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同时也可以节省维修费用。
4.维修预防 人们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发现,虽然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工作进行得好坏对设备的故障率和有效利用率有很大影响,但是设备本身的质量如何对设备的使用和修理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备的先天不足常常是使修理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方面。
因此,于1960年出现了维修预防的设想。这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以便在以后的使用中,最大可能地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一旦故障发生,也能使维修工作顺利地进行。
维修预防是设备维修体制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5.设备综合营理 公设备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于70年代初,又形成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
设备综合工程学,或叫设备综合管理学.英文原名是Terotechnology,它是对设备实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1970年首创于英国,继而流传于欧洲各国。
这是设备管理方面的一次革命。日本在引进、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产维修的实践经验,创造了全面生产维修制度,它是日本式的设备综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Condition-basic maintenance)和智能维修(Intelligent maintenance)等新方法。
基于状态维修是随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出现而在生产系统上使用的,现在能够连续地监控设备和加工参数。采用基于状态维修,是把PLC直接连接到—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任何偏差,将自动发出报警(或修理命令)。
这种维护系统安装成本可能很高,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或称自维修,包括电子系统自动诊断和模块式置换装置,将把远距离设施或机器的传感器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
通过这个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然后将向远方的现场发布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这些程序可能涉及调整报警参数值、启动机器上的试验振动装置、驱动备用系统或子系统。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正。
5.现代医疗仪器维护行业的现状和对人员的要求
医疗仪器设备是临床诊断、抢救、治疗、康复保健以及医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现代医疗仪器装备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核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新材料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综合体现。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维护保养的好坏、设备维修的及时性以及设备的完好率,将直接影响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
下面就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若干方法进行探讨。 1 医疗仪器设备的安装、验收及启用 医疗单位购买的新医疗设备运抵医院后,医院的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参与其中,协同公司工程师进行安装,并借此了解设备的原理、结构、维护保养方法和易损零件的更换方法等。
安装完成后还要对设备进行调试,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填写验收报告。同时,设立设备使用登记本,把设备的名称、型号、类别、生产厂家、开始使用时间等记录下来,并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每天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2 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 管理在医疗仪器设备的故障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或人为因素所引起:如微量注射泵机内进液腐蚀电路板;监护仪心电导联线折断、血氧饱和度探头损坏;除颤电极板破损等。所以,医疗仪器设备在投入正常使用后,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到使用科室和仪器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查看使用环境如室温、湿度、防尘、安全接地、防护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了解设备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时指出并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并要求操作人员规范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仪器设备的故障发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3 加强维护保养及预防性维修 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预防性维修工作是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医院维修部门要按照各类仪器设备的特点、原理、结构及使用程序,针对易发故障的环节,制定具体的维护保养的内容、规程和措施,每年一到二次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
主要包括对设备的光路系统进行除尘、除霉;对电路、光电检测部分进行除尘、除污;对机械、机械传动部分进行除锈、润滑;对管路部分实行清洁、疏通;对电磁阀进行清洁、除锈等等。另外,还要对一些易损零部件或有使用时间限制的零部件实行及时更换,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及长期稳定的性能,保证设备使用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良好性。
4 及时维修医疗仪器设备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故障。医院设备维修部门要及时组织、调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到科室进行及时维修,尽快修复故障设备,使临床诊疗工作得以继续顺利进行。
4.1 医院的维修部门要进行技术分工 对一些普遍性的存量较多及原理结构相对简单的仪器由全体人员共同维修;而对一些原理结构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则安排专人长期跟综维修,通过长期的维护保养及维修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逐渐熟悉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原理结构,积累经验便于以后快速排查故障,提高维修效率。 4.2 组织好零配件供应 这是提高维修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一些存量较多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神灯、医用洗手器、微量注射泵等,要做好易损零配件的采购库存;而对一些虽然存量较少,但其易损零部件在本地难以采购的也要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以备不时之需。 5 建立技术档案 医疗机构设备维修部门要以科室为单位,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台帐,包括维护保养记录和维修记录等。
维护保养记录要求把保养的部位、方法、试机情况、缺陷报告、保养费用、维护保养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记录;而维修记录则把每次维修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更换零部件名称、数量及准确位置、维修费用、维修责任人等记录下来。维护保养及维修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日后维修时翻查资料,快速排除故障;同时亦可据此统计仪器设备使用期间维护保养和维修的费用,为医疗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估以及仪器设备使用后期的报废鉴定工作提供数字依据。
6 维修队伍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尖、新技术已越来越多的装备到各类医疗仪器设备当中,使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困难。这就要求医学工程维修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在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维修技术水平,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作出有力的医学工程技术保障。综上所述,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使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机构设备维修部门要以时俱进,不断探索,采取更有效和更高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6.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转自: /search.asp?word=%BB%FA%B4%B2&m=2 摘要: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紧密结合的典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机、电、液、气、电子、光等各项技术,在运行使用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故障,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迅速诊断,确定故障部位,并及时排除解决,保证正常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检测 1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技术 ①数控系统自诊断。开机自诊断数控系统在通电开机后,都要运行开机自诊断程序,对系统中关键的硬件和控制软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CRT上显示出来。
运行自诊断运行自诊断是数控系统正常工作时,运行内部诊断程序,对系统本身、PLC、位置伺服单元以及与数控装置相连的其他外部装置进行自动测试、检查,并显示有关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 ②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
在线诊断是指通过数控系统的控制程序,在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实时自动地对数控装置、PLC控制器、伺服系统、PLC的输入输出和其他外部装置进行自检,并显示状态信息、故障信息。脱机诊断当数控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停机进行检查,这就是脱机诊断。
脱机诊断的目的是修复系统的错误和定位故障,将故障定位在最小的范围。 远程诊断实现远程诊断的数控系统,必须具备计算机网络功能。
因此,远程诊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数控机床利用数控系统的网络功能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机床制造厂家,数控机床出现故障后,通过机床厂家的专业人员远程诊断,快速确诊故障。
2数控机床故障的实用诊断方法 ①诊断常用的仪器、仪表及工具万用表-可测电阻、交、直流电压、电流。 相序表-可检测直流驱动装置输入电流的相序。
转速表-可测量伺服电动机的转速,是检查伺服调速系统的重要依据。钳形电流表-可不断线检测电流。
测振仪-是振动检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仪器。短路追踪仪-可检测电气维修中经常碰到的短路故障现象。
逻辑测试笔-可测量数字电路的脉冲、电平。IC测试仪-用于数控系统集成电路元件的检测和筛选。
工具-弹头钩形扳手、拉锥度平键工具、弹性手锤、拉卸工具等。 ②诊断用技术资料主要有:数控机床电气说明书,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连接图,参数表, PLC程序,编程手册,数控系统安装与维修手册,伺服驱动系统使用说明书等。
数控机床的技术资料非常重要,必须参照机床实物认真仔细地阅读。一旦机床发生故障,在进行分析的同时查阅相关资料。
③故障处理。故障软故障-由调整、参数设置或操作不当引起硬故障-由数控机床(控制、检测、驱动、液气、机械装置)的硬件失效引起。
故障处理对策除非出现影响设备或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不要立即切断机床的电源,应保持故障现场。从机床外观、CRT显示的内容、主板或驱动装置报警灯等方面进行检查。
可按系统复位键,观察系统的变化,报警是否消失。如消失,说明是随机性故障或是由操作错误引起的。
如不能消失,把可能引起该故障的原因罗列出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进行一些检测或试验,达到确诊故障的目的。 ④数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直观法(望闻问切):问-机床的故障现象、加工状况等看-CRT报警信息、报警指示灯、电容器等元件变形烟熏烧焦、保护器脱扣等听-异常声响闻-电气元件焦糊味及其它异味摸-发热、振动、接触不良等。参数检查法:参数通常是存放在RAM中,有时电池电压不足、系统长期不通电或外部干扰都会使参数丢失或混乱,应根据故障特征,检查和校对有关参数。
隔离法:一些故障,难以区分是数控部分,还是伺服系统或机械部分造成的,常采用隔离法。同类对调法用同功能的备用板替换被怀疑有故障的模板,或将功能相同的模板或单元相互交换。
功能程序测试法:将G、M、S、T、功能的全部指令编写一些小程序,在诊断故障时运行这些程序,即可判断功能的缺失。 ⑤故障诊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先外部后内部数控机床的检修要求维修人员掌握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由外向内逐一进行检查排除。第二,先机械后电气首先检查机械是否正常,行程开关是否灵活,气动液压部分是否正常等,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机械的故障。
第三,先静后动维修人员本身要做到先静后动。首先询问机床操作人员故障发生的过程及状态,查阅机床说明书、图纸资料,进行分析后,才可动手查找和处理故障。
数控机床是现代化企业进行生产的一种重要物质基础,是完成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手段,强化管理是关键,“防”与“治”的结合是解决数控机床“使用难、维修难”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丁景祥浅.谈自动控制设备系统维修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3,(12). [2]张路霞,李大庆,王晓伟.基于FANUC的数控机床故障自诊断[J].水利电力机械,2007,(11).。
7.跪求心电监护的管理及操作常规
心电监护仪使用中易忽略的问题 随着ICU科监护仪器的普遍应用,监护技术的日益提高;大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均会按照厂家所规定的程序使用。
但笔者在多年的监护仪使用中发现许多细微末节厂家未提示,应用中稍有不慎就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故在此就其在各项监测项目、探头使用中易忽略的几个方面做一简单陈述。
以期引起同行注意,避免使用中的不妥;使监护仪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血压监测中易忽略的方面 1.1 袖带应多备,数量充足,型号齐全且消毒备用。
做到专人专用。即使仪器不足,相邻床位之间共用一台监护仪,袖带也需固定应用,测量时更换袖带接头部分即可。
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且防止由此给患者及其亲属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 1.2 连续监测的患者,必须做到每班放松1-2次。
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6-8h更换监测部位一次。防止连续监测同一部位,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皮肤损伤。
1.3 连续使用3,天以上的病人,注意袖带的更换、清洁、消毒。既可防止异味又可增加舒适度。
1.4 袖带尼龙扣松懈时,应及时更换、补修。以防增加误差。
1.5 成人、儿童测量时,注意袖带、压力值的选择调节,避免混淆。 1.6 病人在躁动、肢体痉挛时所测值有很大误差勿过频测量。
严重休克、心率小于每分40次;大于每分200次时;所测结果需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较,结合临床观察。 2 血氧饱和度、心率测量中易忽略的方面 2.1 尽可能专人专用,每班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一次;每1-2h更换一次部位;防止指(趾)端血循环障碍引起的青紫、红肿现象发生。
尽量测量指端,病情不允许时测趾端。血压监测与探头不在一侧肢体为佳,否则互有影响。
2.2 注意爱护探头;用胶布固定;以免碰撞、脱落、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 体温监测中易忽略的方面 3.1 肛温探头应用时病人颇感不适;非必须时可用水银体温计。
3.2 不用时,与监护仪及时分离。严格清洁消毒。
4 心电导联监测中易忽略的方面 4.1 电极片长期应用易脱落,影响准确性及监测质量。3-4d更换一次;并注意皮肤的清洁、消毒。
4.2 监护中发现严重异常时,最好请专业心电图室人员复查、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5 做好患者、亲属的解释工作 5.1 笔者在多年的ICU工作中发现:大部分患者、亲属对监护仪均会有很大程度的好奇心、神秘感、依赖感。
监护仪的丝毫变化都会引起其不安、惊诧、恐慌。重症病人更是如此。
在应用之始最好就做好充分、必要的解释。避免引发纠纷,干扰紧张、有序的护理工作,影响护患关系。
专业性强,又很难解释清的,不妨婉转拒绝,有问必答并不适合此时。 5.2 嘱咐患者、亲属不应擅自应用、调节监护仪,造成仪器的损坏。
总之,监护仪以其准确性高、方便、实用日益受到医护人员及其患者、亲属的喜爱、依赖。只要应用中注意正确操作,细微方面的保养、使用、爱护,相信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吏多的方便。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规 ( 一 ) 使用对象: 凡是病情危重需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频率、节律与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患儿。 ( 二 ) 心电监护操作程序。
1. 准备物品。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插件联接导线、电极片、生理盐水棉球、配套的血压袖带。
2. 操作程序如下: 3. 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4. 将患儿平卧式半卧住。
5. 打开主开关。 6. 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儿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7. 贴电极片 ( 巳有导电糊 ) 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按 ECG( 心电图 ) 一菜单栏 LEAD( 连接导联 )— 按 ALARM( 报警 ) 。 8. 将袖带绑在至肘窝 3 一 6cm 处。
按 NIBP-START 〈测量〉 —ALAR( 报警限 )— 按 TIME( 测量时间 ) 。 ( 二 ) 通常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用的电极以及各电极安放的位置: 有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 (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 (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 (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在上 (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 (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 三 ) 监护系统临监测心电图时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 观察是否有 P 波, p 波的形态、高度和宽度如何。 3. 测量 p 一 R 间期、Q—T 间期。
4. 观察 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 5. 观察 T 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 四 ) 注意事项 1. 若存在规则的心房活动,则应选择 P 波显示良好的导联。
2. QRS 振幅应 >0.5mV ,以能触发心率计数。 3. 心电监护只是为了监测心率、心律变化,若需分析 ST 段异常式更详细地观察心电图变化,应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血压监测: 1. 主要功能:它分为自动监测,手动监测和持续监测及报警装置。手动监测是随时使用随时启动 START 键;自动监测时可定时,人工设置同期,机器可自动按设定时间监测;设置持续监测时,机器持续监测数分钟,一般为 5 分钟。
机器在这 5 分支内不断充气、放气,直至测出结果。 2. 使用血压监测仪时应注意以下:首先,应注意每次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残余气体排尽,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第二,选择好合适的袖带。 第三,测量时应根据新生儿体重选择好袖带,以免因充气压力。
8.急需一篇护理毕业论文(带病例的)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是小儿常见恶性肿瘤,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了统一的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但强烈的化疗易致骨髓抑制期的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增加治疗相关死亡率。现将本科血液组使用该方案在普通病房治疗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观察及所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4月~1997年10月共收治了50例ALL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岁。
高危ALL16例,标危ALL34例。按国内白血病诊断标准[1]诊断。
1.2 治疗方法 采用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方案[2]。 1.3 治疗结果 1.3.1 诱导缓解(VDLP)方案:50例ALL患儿经过VDLP方案诱导均在1月内完全缓解(100%),其中20例于诱导2周内缓解(40%),4例患儿化疗早期出现出血和感染(8%)。
1.3.2 巩固治疗(CAT)方案:50例ALL患儿中4例(8%)在巩固治疗结束1周后骨穿显示原淋+早幼达6%~7%。 1.3.3 HDMTX+CF治疗:40例行HDMTX+CF(大剂量氨甲喋呤+四氢叶酸钙)治疗。
3例(7.5%)在用药3~5d出现过敏反应,其中2例经治疗好转,1例放弃治疗。 1.3.4 早期强化(VDLP、Vm-26+A)方案:37例中5例在用完后出现乏力、脱发等,其中2例因其他原因在早期强化后3月未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骨穿仍显示完全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 2.1.1 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d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有口腔溃疡者涂维生素E油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肛周破损者除坐浴外用消炎油膏涂抹肛周及肛门,局部还可用烤灯照射,以保持局部干燥,促进创口愈合。
加强皮肤清洁和饮食卫生,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前清除急慢性感染灶。
2.1.2 骨髓抑制期特殊防护:有条件者住单人间,短程口服抗生素如磺胺。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2~3d,酌情应用惠尔血、输血或血小板等。
2.1.3 积极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减少期无原因体温高于38.5℃,持续3d以上者须用足量、强效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 输液的管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损伤,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是可以避免的[3]。
2.2.1 合理选择利用血管: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要有计划利用血管,由四肢远端开始,对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采用较细小的血管输注,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要采用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
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要得当,给药方法正确。 2.2.2 血管的保护:在操作时除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外,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使血管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结节瘢痕的形成。
2.3 出血的护理 当血小板 作者单位:李 丽 杨丽梅(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郑州 450052)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2] 孙桂香,李齐岳.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1993,31:285 [3] 陈君华.如何保护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中华护理杂志,1994,29(2):90 [4] 谢晓恬,刘振荣,王耀平.小儿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54。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监护仪维护管理毕业论文(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