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山谷风的形成(论文)
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valley breeze)”;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mountain breeze)”。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山谷风的形成原理跟海陆风类似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2.山谷风形成论文
山区的风有这样的特点:白天风经常是从山谷吹向山腰、山顶的,这称之为“谷风”;晚上风经常从山顶、山腰吹向山谷,这叫做“山风”。这种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白天太阳出来后,阳光照在山坡上,空气受热后上升,沿着山坡爬向山顶,这就是谷风。夜间,太阳下山,山顶和山腰冷却得非常快,因此靠近山顶和山腰的一薄层空气冷得也特别快,而积聚在山谷里的空气还是暖暖的。这时,山顶和山腰的冷空气,一批批地流向谷底,这种从山顶和山腰流向山谷的空气,就形成了山风。
“山谷风”常发生在晴好而稳定的天气条件下,热带和副热带在旱季、温带在夏季时最易形成。
3.急求商洛两个作家作品比较论文,3000字
比较孙见喜的《山匪》和贾平凹的商州《匪事》土匪系列创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山匪》在展现古商州上世纪20-30年代之间的社会生活方面、在对商州土匪的凝视和塑造方面,已经比《匪事》有了很大的进展。
主要体现在: 1.在对土匪的人性挖掘方面,孙见喜在还原本真下有了新的拓展。如果说贾平凹笔下的土匪已经不像过去人们心目中的杀人如麻、烧杀抢劫的传统形象 ,已经像普通人一样,那么,恢复了杀人如麻、嗜血蛮悍的《山匪》中的土匪形象则更为复杂。
作家用漫画和荒诞笔法,为我们展示了乱世商州人艰难的活着和屈辱的活人的生活图景。作品中的土匪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人性欲望,虽然大多不干人活,但都有令人信服的转变过程。
海鱼儿在孙家做活,一直被人瞧不起,就连捞洪财也要被人调笑“是不是捞了个媳妇”的人,最后竟然勾搭上孙家老四遗孀,而且被赶出去后竟然连杀28条人命而不变色!瞎锤子固士珍,是一个连拉屎都要躲在角落的人(肚子吃不饱,拉的屎不成形状怕人耻笑),竟然一次次地给学校靠蕃麦杆(烧学校),直到最后变成了人见人怕的土匪头子;唐靖儿日子难过曾向舅家借粮,后来羡慕当兵的就去当土匪。这些商州土匪们割舍不掉和商州文化的渊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和遭际。
凭什么你孙家就能一手遮天,凭什么老连长就能作威作福,胡作非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山匪》中的十八娃对应着《美穴地》中的四姨太,所遇非人,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而她自己也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小牛郎就是《白鹿原》中的黑娃,认为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由恋爱,不过他比黑娃更苦,而且似乎很有天狗味,但看起来蔫不啦叽的人儿,胸中竟能藏下冲天的仇恨!将老连长剁成节节、携十八娃私奔给人留下一点亮色。柳子言就是陈八卦的雏形,民间权威,少年英雄,老境颓唐,何其相似!苟百都像是海鱼儿,又像是老连长,觊觎女色,碰到机会不会放过;而唐靖儿既有天鉴的况味,又有五魁的懦弱。
乱世乱人性。在乱世中苟活,比别人活得好一点,每个人都在竞相施展自己的才能,土匪也不例外!不管是逼上梁山,还是主动落草,一个好坏已经不足以评判〈山匪〉的土匪们。
十八娃的感喟让人深思: 老连长就迷上了眼,鼻子里哼出一种旋律,自在得头也晃起来。十八娃不知道他唱的什么,看他那么滋润舒服,就一时在心中生出悲酸。
她想起瞎子外婆那一班人的可怜下场,想起竹林关那一帮子艺人的下作,想起刘奴奴甘做玩物的趋炎附势之态,想起自己也不得已而为之的唱和和任人打扮,就不知道这人世间的七行八作,那一行是正经的,那一行是不义的。又一想,不为了一口吃喝,谁甘愿叫人当猴耍呀?一时心下悲伤,就作叹这非妻非佣半明半暗的日子啥时候才是尽头…… 因此说〈山匪〉一定程度上是对商州传统礼教的反拨,唤起了对人的正常生命力的认识,和健康人性的追寻,应该大致不差。
《山匪》书脊上几句概括的话可谓精准:从孝匪到儒匪,匪亦有道;从卖笑者到革命者,情亦无轨;从草寇到教徒,心亦有灵;从偷情者到教师爷,性也无格。孙见喜用自己的文笔告诉读者:土匪就是土匪;人就是人。
2.在展示商州古代民风民俗方面,孙见喜和贾平凹都比较注意,贾平凹以广见长,孙见喜开掘的更深。在贾平凹“匪事”系列中,就有“踏坟地”(《美穴地》)、“背新娘”(《五魁》)、唱陕南孝歌、说商州四溜话等商州独特的民间文化。
《山匪》中叙写的更深更透,可以说是古商州民俗文化的深度报道。小说如数家珍,写到了许多商州至今存在或已经湮灭的文化习俗。
如熬相公(当学徒)习俗(《山匪》P10)、给扁担开光(给镢头、刀开刃)(《山匪》P6)、贩挑或骡子客留烂鞋的习俗(《山匪》P7 )、给孩子认干大(《山匪》P6)、打儿窝扔石头求子(《山匪》P17)、给违反人伦、强奸亲人者吃料豆(《山匪》P2)、翁媳扒灰(《山匪》P383)等,还有呈现商州人生活生产习俗的五行八作:如捏脚(《山匪》P16)、刮虮子(《山匪》P17)、榨(打)油(《山匪》P40)、染布(《山匪》P116)、割烟(《山匪》P161)等。尤其令人称道的,对商州丧葬习俗的全面展示。
如给横死在外的人“捏头” (《山匪》P323)。众所周知,商州人在外打工做事的比较多,因各种原因丢失头颅的人,无法下葬,就需要用面或枣木疙瘩捏(刻)一个人头安上,才能埋葬。
《山匪》中写到了孙家老四被乱枪打死后,尸身皆无,不得已用空棺,后老连长答应鉴于其战功赫赫,用金头银身子入殓;老大承礼死后也是先由十八娃用面捏个假人头,最后几经周折才找到了那个被藏在十八娃裤裆里的真人头。而且商州有横死的尸首不得进中堂的讲究,苦胆湾在外横死的8个人被接回来时,规定棺材上路不能沾土,且棺材上要放一只引灵的公鸡,其余如“浮雀”、“入殓”等的具体而细致的操作程序,在作家笔下都有体现。
可以说,没有对商州民俗文化的深入体察和觉解,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不会把商洛文化揭示的这么精细和全面的。
4.有关纳兰性德的毕业论文
山水情深 风雪意浓--------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5.汪立三代表作以及荣誉成就
汪立三代表作:有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在阳光下》
汪立三
汪立三(1933~ )当代作曲家。四川犍为县人。自幼热爱音乐。195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9年毕业后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工作。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及创作,对多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均有涉猎。代表作有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在阳光下》撰有《论星海交响乐作品的评价问题》(与人合作)、《新潮与老根》等文。培养了一批理论创作人才。
6.《现代人才学概论》结课论文
学习《人才学》对我的启迪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是现在大家都认可的道理。
在一片附和之声后,似乎觉得这些口号太空泛了,同时人们也产生了深层次的迷茫。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获得这样的人才?如何使用和管理这些人才?为何企业未能吸引、留住这些人才?人才留住了却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为什么?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一些企业的领导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
如何切合当前的形势和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企业人才资本是指与传统的人力资源有明显差异的企业中坚力量,企业正是依靠这些中坚力量,才得以维持正常的运作。 魏源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里“开风气”的人物,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勇于追求真理的杰出思想家,他在哲学、伦理学、史学、地理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并且继承了先人倡导贤人政治、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在内外交困的历史时期,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才上面,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
(1)提出才重于材、才生于材的观点,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2)提出才生于情、才情并茂的取才标准 (3)力倡取人之长、避人之短的用人原则 在中国满街的“知识分子”脚步匆匆,本科生已不再是人才市场的紧销货, 代之以硕士、博士,如此“才”源茂盛, 按理高兴还来不及呢。可不幸的是,人才奇缺仍是老总们耿耿于怀的心病,于是单 位招聘动不动就是硕士、博士,动不动就是年薪x x x万诚聘总经理,如此二种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深反思。
“美国40位40岁以下的亿万富豪”,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6岁,他就是莫克托米 首席技术官保罗•戈捷,这位仍然喜欢玩彩弹球和水枪战的大男孩,已拥有个人财 富4. 18亿美元。 什么是人才,什么是非人才这是我们研究人才学的首要问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这句家喻户晓的戏言,恰洽道出了所谓人才含义的真谛。
《吉尼斯世界大全》所记载的,世界上喝啤酒最多的人,头发最长的人,指甲最长的人,等等,尽管他们拥有世界之最的头衔,但他们可以称为人才吗?否。因为他们的这些察性既无老虎的勇猛,也无猴子的灵巧;陈景润应该算人才了吧,也不见得。
那要看他呆在什么地方。当老师他就不一定比别人强,搞研究他才是人才。
由此可见,人才必须具备两个必备条件,一是他的社会性,既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二是它的相对性,所有的人才都是相对而言的。
辟如某科研单位,不仅大学毕业生占大部分,甚至硕士生、博士生也不泛其人,但成绩平平,领导者曰缺乏拨尖人才,被领导者曰,有劲无处使,为什么呢,因为“一山不容两虎”更何况群虎争斗;再如某机械厂的工程师,发明了蔬菜保鲜加工法,对机械厂而言,如不另立一个山头让该工程师去当老虎,也许在目前的岗位他甚至比不上一只猴子,对工程师而言此时如不上山、就休怪被犬欺的窘境出现。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所谓人才,并不具有什么吓人的头衔和耀眼的光环,关键是你站在什么角度,正所谓人才无处不出,人才无时不在。
人才有价还是无价,本是个必需回答的大是大非问题,但我们这个喜欢定性分析,不喜欢定量分析的国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你人才无价。这句貌似精神透彻的惊世之语,实则是文人墨客的不负责任的罗曼谛克。
现被现实生活的人们用滥,危害不浅。人才无价,持才者这山望着那山高。
他总不相信自己没花什么代价而得来的下属会是什么人才,他相信便宜无好货,没花钱的更不消说了;你想调走吗,没门,人才无价,求才者在茫茫人海中无处寻觅,空有一份思贤若渴的情感和物质基础,仍只能看文凭,比职称,其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耗费了人才、物力却找不到实用人才。
人才无价,那些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倒是最热闹的,工作没做多少,待遇少了却不行,否则他就要调动工作,他无价,你就无法计算盈亏,因此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施以安抚之策。 人才果真无价?否。
培养一个熟练工人,需要多少费用和时间哪个厂长算不出来;一个歌星的出场费要多少比较合适,其经理人会心中无数?如果人才无价,美国共吸收外国科学工程技术人员22万,这些人从小学到大学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仅培养费就高达2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别国支持了200亿美元替美国培养了22万名人才。安置这22万人才所花费的费用不及20%的培养费,而他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据估算至少也有200倍左右,至于由此而带来了美国在前沿科学、高新技术上终始占据着领先地位,国民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等间接社会效益更是无法计算。
这就是美国人的如意算盘。 仅仅明白人才有价也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的我们必须弄清楚,影响人才价格的诸多要素,例如成本、需求,该行业的利润率等,惟有此,我们才能在日益扩大的人才竞争战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企业为例,由于人的能力差距,决定了企业内的分工不同,分配方式也不同,而企业强调的是效率和效益,即,可以一个人干的事决不请二个人干,业务员可以干的事决不让经理去干。 对高明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墨守成规的人会是优秀的保管员,胆大脸皮厚的人会是优秀。
7.谈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史
钢琴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相当于晚浪漫主义时期。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程。1949 年前,中国钢琴曲创作数量很少。
现代音乐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民歌加和声”的思维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样板戏”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代,中国钢琴创作的风格才真正开始走向多样化。 1.西方的钢琴来到陌生的东方古国 公元1601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朝见明朝皇帝,在他贡献的礼物中,有一件乐器,中国史书上称为“七十二弦琴”,实际上就是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一种,根据对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应当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
皇帝想听听,于是命四名太监向与利玛窦同来的西班牙传教士学了一个月的弹奏法,这四名太监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古钢琴学生。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少数对西方科技、文化感兴趣的帝王之一,而且还有亲身学习西方音乐的实际行动。
1673 年,经人推荐,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应召,担任康熙的音乐教师,教授皇帝西方乐理和古钢琴。皇帝学习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史料记载,1703 年,也就是师从徐日升的30 年后,他还能在古钢琴上演奏中国古琴曲《普奄咒》,将中国乐曲在西方键盘乐器上再现出来,这表明他相当水平的弹奏技巧。
康熙在位的时间是1662—1722 年,相当于欧洲巴洛克音乐靠后的时期。康熙个人爱好西方音乐,但并未颁布御旨广泛推进,普及巴洛克音乐。
有确切记载的钢琴(不是古钢琴的传入),是1842 年(已经是肖邦的时代)中英签了《南京条约》后,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是个广大市场,一个钢琴商行运来大批钢琴到中国,但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实际并不存在他们想象的钢琴市场,这批钢琴后来也就下落不明了。 到了19 世纪、20 世纪之交,也就是欧洲浪漫音乐进入末期之时,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教会学校,才开始有民间的钢琴教学活动,但仍然人数较少,影响力也不大。
钢琴真正在中国大地站住脚,取得社会性的地位,是在本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当中实现的。“学堂乐歌”是将某些日本、欧美歌曲的曲调,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要求富国强兵内容歌词的歌曲。
这些与传统音乐大有差别的新音调、新的音调,中国固有的乐器难以为它伴奏,于是钢琴、风琴参加进来。这说明一种乐器、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当它符合某种社会性的需要时,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存活下来。
2.中国人的钢琴演奏才能 新的乐器来了,首先要学会使用它,钢琴教学活动也同时出现了。最初的教会学校已经有了最早的钢琴教学。
到了1919 后,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许多音乐社团,其中大都有钢琴教学。与此同时,在一些高等院校内也有了更系统、更正规的钢琴教学,如“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高师音乐科”、“北京艺专音乐科”等。
1927 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中国的钢琴教育进入了更专业化的高水平时期。 在中国人学习钢琴的早期,很自然地主要由外国人担任教师。
但中国优秀学生掌握钢琴技巧的能力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的。例如,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任教的萨哈罗夫,原来是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教授,在欧洲也是一流的演奏家,当著名的中国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请他留在上海任教时,他曾表示,在中国有什么可教的呢?只是在萧友梅一再挽留下,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了他的授课。
当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就立刻喜欢上了聪明的中国青年,直到去世也没有离开中国。我国第一代钢琴家李献敏、李翠贞、丁善德等,都是他的学生。
还有意大利人梅百业也教钢琴,著名钢琴家朱工一、傅聪等人就是他的学生。 50 年代,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钢琴家、钢琴教授与中国钢琴界往来频繁,对提高中国的钢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中国钢琴水平迅速提高,仅1951—1964 年间,就有13 名我国钢琴家在20 次不同的国际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傅聪、顾圣英、刘诗昆、殷承宗、李名强等人。而我国的钢琴教授丁善德、朱工一、周广仁、吴乐懿、李其芳等又都应聘担任过各种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
“WG”过后,特别是80 年代,在中外音乐的广泛交流中,新一代钢琴家成长起来。例如李坚、韦丹文、许裴平、孔祥东等等,都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同时,在普及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进入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之中,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几乎都卷入到了“钢琴热”之中。 3.中国的钢琴曲 当今,中国人不仅能弹好钢琴,而且还能制造达到相当水平的钢琴。
然而,钢琴来到中国的最重要的意义还不限于此,而是由此产生出来的中国的钢琴曲的创作,这段历史已有90 年之久。 20 世纪最初的20 年里,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可以以赵元任为代表。
赵元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作曲家,大约1913年,他还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时,曾为风琴改变一首乐曲《花八板与湘江浪》。 钢琴是立体、多声的乐器,当我们在钢琴上弹出一条中国曲调时,立刻就遇到一个如何处理多声结合的问题,中国传统音乐思维主要是单声的,欧洲虽然已经有了多声音乐的系统技。
8.谁有关于《基督山伯爵》的论文
希望在人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必须想到过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乐. ——题记 这本书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但一直没有去看,原以为会有枯燥的开头和与现代合不上的对白,没想到一读就放不下了,欲罢不能. 书中我是喜欢基督山这个人物的,很真实的感觉.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遭遇到他的遭遇,我也会进行复仇,但那不是上帝的手,而是复仇天使,是死神的手. 我看着他从天堂掉入地狱,看着他从云端掉入地底,看着他从充满希望到彻底绝望,看着他从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变成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复仇天使,看着他最终放下仇恨,找到幸福. 快乐对他来说是短暂,十四年的牢狱之灾,使他的外貌,声音,心性,性格也都发生巨大变化.他从坟墓中爬出来,恩怨分明,对帮过他的人进行报恩,对那些对不起他的人,施以报复. 人们总是不满足语言现状,不满足于既得的幸福,可只有当失去时,才发现那份幸福是多么的麋足珍贵. 我们总是埋怨学习的辛苦,父母的唠叨,而我们却不知道,学校是这社会上仅剩的净土,父母的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 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最终终于看透世事,正如他对莫雷尔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只有一种处境和另一种处境的比较.必须想到过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乐.那时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胸襟啊!那时历经磨难后得出的人生感悟. "人类的一切智慧以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
它是多么坚强有影响力,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激动。 青年水手唐太斯遭受诬陷,被困十四年逃狱后,他按狱友提供的线索,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找到了许多财宝,于是他化名叫基督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向仇人报复。
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了。 唐太斯善良、聪明并富有同情心。
他的报恩十分激动人心,而他的仇人们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坏人。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认为、坚信,好人终会一生平安,坏人终会自食其果。唐太斯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乐观对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
乐观是积极人生态度的表现,对前途始终抱着希望和积极心境。唐太斯很善于在生活中,在身边寻找欢乐,由此,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很好地把握了命运。
他还有着坚强的意志,他能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地挑战困难,意志的坚强能使我们在精神上炼成钢筋铁骨,与唐太斯一样,一个人的成长,必须以坚强的意志为后盾。 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永远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梦想就一定能成真。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舞着你对事业的进取精神。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
十九世纪中叶,这部小说是当时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大仲马本人,亦可谓当时法国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
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
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
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
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
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
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
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
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
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
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9.汪立三代表作以及荣誉成就
汪立三代表作:有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在阳光下》汪立三 汪立三(1933~ )当代作曲家。
四川犍为县人。自幼热爱音乐。
195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9年毕业后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工作。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及创作,对多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均有涉猎。
代表作有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在阳光下》撰有《论星海交响乐作品的评价问题》(与人合作)、《新潮与老根》等文。培养了一批理论创作人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汪立三他山集毕业论文(关于山谷风的形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