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中国教育改革论文
《高等教育法》是继我国教育根本大法《教育法》之后颁行的又一部重要的教育法规,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促进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加理工部组织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目标:有学校特色因材施教 培养目标即是指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
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关于高校培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对高校培养目标的总体界定。
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层各类人才,只能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 二、专业设置:面向市场、学生、未来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严重老化,相当多的专业延自于上个世纪中期,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二是专业严重类同,从研究型大学到教学型大学很多专业都是一样的;三是专业划分过细,不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适应能力;四是专业设置不灵活,学校设置新专业的自主权不够,学生选择专业的灵活度也不够。
改变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局面,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第一,解决好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问题。专业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之一,因而专业设置首先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大学同时负有引领社会的职能,因而大学必须研究并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超前性;专业设置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使专业设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大学专业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应是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未来。 第二,把握好专业设置的技术性问题。
一是要把握好专业口径的宽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口径过窄,现在各高校都在采取措施“宽专业,厚基础”,方向是正确的。
但我们也要警惕另外一种倾向,好像一拓宽专业口径就什么都要学,科学的专业口径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宽窄平衡。 三、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培养多种能力 课程就是知识,课程体系建设就是知识体系建设。
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划分过细、内容陈旧并过于求同、脱离社会需求、缺少实践性、课程结构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差等缺陷。 改革高校课程体系,首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观。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不仅要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知识、发展知识,学生不仅要去适应社会,而且要去推动社会发展。因此,高校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关键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既有知识和未来知识的关系。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的条件下,高校课程体系在让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同时,要有助于学生探求和掌握新知识。
二是处理好“专业化”和“综合化”的关系。信息时代,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难以学好专业知识,高校要努力开发专业综合和学科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适应力。
四、是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大学生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非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比如一定的社会知识、经济知识,一定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
高校课程体系只有做到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有机配置,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五、实践教学:明确要求 全社会支持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组成部分。
高校实践教学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其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实践教学被置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实践教学系统不完整,设施不到位,指导教师不匹配,管理不严格,更缺乏支撑高校实践教学的社会条件,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
改变高校实践教学薄弱的现状,一是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实践教学,要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国家要根据高校的类别制定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基本设施、指导教师、课时和学分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先进性;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问题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是要创造全社会支持高校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只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而高校不可能提供全部的真实工作环境,只能依靠社会,。
2.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
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
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
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
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
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
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
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
3.高校教育改革论文怎么写
一、选定论题 (一)论题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 严格地讲,论文写作是从选定论题开始的。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关系到论文写作的进程是否顺利,论文写作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选定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论题,其后的撰写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展开。
“题好文一半”,就是这个道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成功的科学家和教科研工作者都非常重视选题工作。
(二)选择论题的原则与标准 所谓合适的论题,一般地讲,应该具备两个准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是指有必要论证之题,即该题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具争议的、最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而是该论之题;可行性是指有可能论证之题,即作者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具备足够的条件和能力来论证选题,因而是可论之题。
一句话,该论之题与可论之题,二者兼备,便是合适的论题。这也是选题的原则与标准。
针对当前教学论文在选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对以下四个具体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1.论题大小应适中。遵照上文提到的可行性原则,论题不宜过大或过宽。
否则,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可能超出作者本人的主观能力。特别对于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更应该考虑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能力、教学经验、研究经验等因素,首先选择比较小的、具体的论题,作为突破口,以增强信心和兴趣。
然后,再尝试比较复杂的大论题,使自己的选题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步发展和提高(杨连瑞,1993);第二,可能超出一篇论文的容量。譬如,“论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应该是研究方向,而不是作为论文题目。
因为非智力因素包含很多方面,需要撰写一系列文章才能完成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篇文章只能蜻蜓点水,很难写深、写透。
再如,“论英语教学”,这根本就不是一篇论文的题目,分明是一本书的名称,如已出版的书名相似的书籍有《英语教学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初中教师,他仅用A4纸4号字两页半,不足2000字,怎么能“论”明白呢? 2.论题应有时代精神。
选择论题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作者对当前的教学状况及科研动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如,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热点、困惑和关键性的问题;当前理论研究中还有哪些有争议的、需要补充的、或者空白的领域等。
同时,还应该能够预测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然后,才能比较准确地选择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超前意识的论题。
3.论题应新颖。譬如,“如何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已经谈论了30多年的老话题,如果没有新的创见,再老生常谈,恐怕没有太大的价值。
4.论题应有实用价值。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选题和教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源泉之一。
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教学一线实践中选取论题,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提高升华为理论之后,再回到教学第一线去指导再实践,才能确保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大学毕业论文 教育毕业论文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看待“三字一话”、语言表达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功要求,需要广大教师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协作教学、教学科研、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教师;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requires our refle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basic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handwriting and mandari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have some new basic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the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ope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assessment, etc.
Key words: teacher; basic teaching skill;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几次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及校长座谈会,
前不久。解到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中学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教师和校长们所反映的有关中学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差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座谈中,论文网,大部分校长和特级教师几乎是深恶痛绝 ” 地指责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太差。而所谓的基本功差,集中表示在三字一话 ” 基本技能。看来,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校长和教师们埋怨和指责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新一代年轻教师在三字一话 ” 等基本功方面总体上远远比不了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教师。但是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来看,过去所强调的三字一话 ” 等教学基本功有些对于今天所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有些可能会自然淘汰或被新的基本功所取代,或者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我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同时更需要我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新时代新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本文正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一己之见以讨教于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及学界同仁。
5.教育毕业论文 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 云南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 “适应性 ”改革, 也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一致。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对民 族职业教育的教育部门的区域设置、学制、教育内容做调整, 形成一个能深入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的教育网络。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 , 国家划拨民族职业教育学校予足够的基地 , 使之成为全面完整的职业教育系统 , 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够进行必须 的 、有效的实验、实训教学 , 另一方面又能为学校 的资金提供一个不间断的来源。实验 、实训基地还是民族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并实施有效的职能技术培 训的设施 , 民族职业教育如果要与农科部门、农业部门、生产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 , 就必须有一个交 流的平台 , 实验、实训基地就有这样的作用。
从各方面看来 , 基地建设对云南民族地区中等 职业教育发展有多重的意义 , 基地资源如果由民族 职业教育部门来管理 , 并承担其收益和风险 , 就整个社会来说 , 是非常合理的、优化的资源配置 , 它 的收益对社会来说是相当有益的 , 教育对生产力的 促进作用有目共睹 ,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 则 。实训基地与地方高科技园区建设结合起来 , 论文网 使 农业职业教育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 , 促使学校的办学方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 , 将一些社会获利行业交由民族职业 教育实体管理 。在社会服务行业中 , 如汽车、农机驾驶培训、职业技术等级认证等 , 是有充分获利可 能的行业 , 在民族地区 , 这些行业可以优先由民族职业教育部门来经营 , 其利润可作为发展中等职业 教育的经费使用。
云南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现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 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 以创新精神为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云南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很多 , 这里提出了一些 , 期望能起到 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 ,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 云南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能够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坦途。
6.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
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
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
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
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
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
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
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
7.基础教育 毕业论文 浅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
浅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何谓教学基本功在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教学基本功下过完整的定义或进行过相关的定义分析。
可能是由于“基本功”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用语,我们会觉得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时代发展自然淘汰了某些公认的教学基本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谓教学基本功?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那些新的教学基本功?一般而言,所谓基本功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好某件事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
推而言之,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这里的“条件性”旨在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尽管有了这些条件,教学工作未必成功。
在多数相关教育文献中,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教学基本技能等词汇是等同或混用的,但是,本文还是坚持使用教学基本功一词,这主要是考虑到“基本功”这个词很具有包容性和概括性,一方面它强调了“基础性”,另一方面它比“技能”一词更具有概括性。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能,而且还包括与技能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因此,本文认为,教师教学基本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思考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学基本功的这些特点。
1.共同性。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
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教师的天赋。它是使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
教学基本功可以是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并不是教学风格,也不是教学艺术。2.基础性。
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履行教学职责需要多种实践的能力和智慧。教学基本功是其中最最基础的那部分实践能力和智慧。
它为教师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高级智慧奠定基础并提供条件。例如,普通话为教师口语表达提供基础,口语表达又为教师的人际沟通提供基础。
3.习得性。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要明确我们是否是在讨论某种可习得的而不只是属于个人天赋的某种能力或专长。4.专业性。
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应的基本功。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声演员要求说、笑、逗、唱。
教师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多数文章将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或职业技能混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5.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专业自身也会不断成熟、完善或走向自我否定。
专业的成熟或更新,对专业人员在专业基本功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在一个专业的“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本功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
但是,在一个专业的“非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基本功往往体现时代的特点。因此,在思考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
因此,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一)重新看待“三字一话”基本功多少年来,“三字一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也是师范生培养的“重头戏”,更是学校评价新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是近些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三字一话”方面的基本功很不如人意。不仅校长摇头,而且有专家学者也感叹“今不如昔”。
面对新一代教师在“三字一话”基本功上的缺失,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三字一话”中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功的缺失似乎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看粉笔字。在“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之下,粉笔是教师教学最基础的工具。
不论是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还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上课的第一件事是用粉笔写下授课的内容标题。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粉笔字就成了这个教师的另一件外衣。
因此,为了把好这个“门面”,我们一直在苦练这项基本功。可是,曾几何时,这一场景被悄悄地“切换”了。
粉笔、黑板成了电脑和投影的“辅助手段”,或者完全被电脑和投影取代。在部分农村及边远不发达地区,粉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风光依旧,但是,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粉笔、黑板最终会“沦落”为“电脑+投影”的辅助手段或完全被取代。
因此,不论是从现状及发展前景来看,粉笔、黑板也会不断走向历史。依赖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的粉笔字也将一并成为历史。
与粉笔字相关的另一项基本功是板书。它是课堂讲授的重要“帮手”。
借助于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形象生动地呈现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教育部毕业论文改革(求中国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