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立强医生评价怎么样
张立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199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编委、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通讯编委。
擅长鼻科学,熟练进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颅底肿瘤切除术、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鼻侧切开术、面中部掀翻术、上颌骨切除术等一系列手术,熟悉国内外最新学科前沿进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能承担多项高难度疑难鼻科手术。 在省内较早开展了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和脑膜脑膨出颅底修复术。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和鼻部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6项,并获山东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
2.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忠华医生评价怎么样
徐忠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内镜(泌尿外科)培训基地(山东)主任。 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山东医药》、《国际肿瘤学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临床实用外科杂志》、《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及英文学术期刊《medicine》、《Tumor Biology》等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主要成绩如下: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7篇,累计影响因子200余分。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任务,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13)。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博士生25人,在读博士生11人, 培养硕士生38人,在读硕士生7人。在学会工作方面,自担任山东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和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来,先后主办会议10余次,力推微创医学的交流与普及,多次应邀在全国或省内会议上手术演示。
3.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魏建老师简介
魏建教授,1958年生于青岛市。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第八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负责人。
主持并完成了3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主编全国“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1种,主编其他教学改革教材7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位)、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位)、二等奖(第1位)、三等奖(第1位)各1项,被聘为教育部第二届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指导的博士毕业论文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已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文学评论》2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篇、《鲁迅研究月刊》和《郭沫若研究》11篇。
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分卷第一作者)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还获得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其他省级科研奖3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
被《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等杂志聘为编委,还被聘为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近年来魏建教授的主要学术精力集中在对《郭沫若全集》之外散佚的大量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
这一工作已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学界极为重视。2009年8月在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举行的世界第一次郭沫若学术大会上,魏建教授获得“2009郭沫若研究杰出研究奖”。
4.关于第三届地理小博士论文,山东的怎么写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
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
5.山东大学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毕业要发什么文章
根据国务院学位(1998)6号文件“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和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要求,对临床医学各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做以下规定: 一、毕业考试前须完成的工作 1、学位课程考试 毕业考试前除完成第一阶段学位课程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还须完成第二阶段的专业课、专业英语考试。
(1)专业课:由三名以上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组成考核小组,考试形式为笔试,内容要在二级学科基础上加深三级学科知识,时间为2小时。 (2)专业英语: 在原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及听说能力,翻译速度要求达到每小时550-600个词,考试时间为2小时。
2、研究生思想素质及工作表现评定 由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进行评定,每人按《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考试情况表》(二)中的项目要求评定成绩,取每人评定总成绩的平均值记入《山东大学专业学位申请书(临床医学专用)》中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考试情况表”(二)。 二、毕业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委员会组成 博土生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包括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2人)。
硕土生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包括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2人)组成。 委员会设秘书一人,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做委员会成员。
2、毕业考试步骤 (1)指导小组和研究生事先准备好临床轮转考核手册,病历、专业英语和专业课试卷,发表文章及研究生思想素质和表现评定材料。 (2)导师向委员会介绍研究生情况,包括思想政治表现,理论知识水平,临床能力及论文工作。
(10-15分钟)。 (3)研究生本人汇报第二阶段临床训练及论文情况(l0分钟)。
(4)委员会对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考试。 3、临床能力考试内容 包括以下三部分 (1)抽查病历(疑难病历,急诊和会诊病历)并评定成绩。
(2)临床能力现场考试。考试包括两项: a、报告病历,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做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到交出病历摘要和做报告。
(约100分钟) b、手术或基本操作技能。 博士生考疑难病人的诊断和处理(包括手术和其它临床技能),要求达到初年主治医生水平;硕士生要求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3)口试病历答辩(或读片分析)。要求结合病历进行分析,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处理、预后等方面考核,用以检查研究生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根据研究生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等进行评分。对所提出问题及回答都要进行记录。
(约50分钟) 上述三项考试要求每位委员各自打分评定成绩,然后取委员们评定成绩的平均值填入《山东大学专业学位申请书(临床医学专用)》中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考试情况表”(三)。 临床能力考试通过者方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后,委员会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论文选题是否紧密结合临床 (2)论文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论文对临床实践是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4)论文应表明作者能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表明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 毕业考试和答辩委员会根据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情况,对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根据三分之二以上票数作出决议并写出评语。
三、论文答辩后学位档案的整理 答辩后一周内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考核手册》(黄皮)、《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考核情况表》(白皮)及学位申请书等有关材料整理为各人学位档案,送交各单位分管研究生教育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