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好的导师
一、读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
1、报名时就已选择。
有些院校设置了在在职研究生报名时就需要选择导师,对于还不是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根本不了解这些“陌生人”,如何选择呢?有人随便选了,这可不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了解下导师。
①去目标院校的网站查阅导师的基本情况,年龄、专业、研究方向等。这几个信息中主要还是关注研究方向是不是你想研究的感兴趣的,以此为依据来选择。
②去中国知网等论文网站,查阅导师们发表的论文,看看各位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③通过熟人打听,比如已经在读研的学哥学姐,这种方式会比较直观,可以了解一个教研室的多位导师,可以了解到导师的学识及性格等通过网站查不到的信息。
这种选择方式也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位导师带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可能报名时学生数量超过导师能带学生数量,所以开学后,有的学生就得换导师了。那哪些学生需要换呢?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权在导师那里,导师会根据一些条件自己筛选自己中意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初试时就尽量考的分数高些,名次靠前些,这样被自己中意的导师选中的概率才会更大。
2、开学之后才开始选择。
有的学校在报名时不要求选择,开学一个月后即十一后才开始选择导师。这一个月的时间导师会考查学生。选择导师时理论上是双向选择,但是实际上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都是导师来选择学生。那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被动的听天由命吗?也不是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选择自己中意的导师。
①初试分数会影响导师的选择
文科的导师会比较注重学生初试专业课的成绩,因为理论功底越深厚,将来做课题研究或写论文什么的都不用太操心。理工科的老师除了注重学生的数学及专业课成绩外,可能还会关注学生的自己的论文或者是其它动手方面的能力。如果你的初试分数比较靠前并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话,就不用担心了,这种情况多半能选到自己中意的导师。但是大家还要有下面的第二步。
②主动出击更为有利
不管成绩占不占优势,大家都是还要主动出击的。开学之后大家要赶紧打探各个导师的情况,有了目标之后,要去论文网站查查导师近三年发表的论文,阅读后尽量能得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找个机会跟导师探讨相关问题。通过向导师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来取得导师对自己的好感,平时要多联系,在特殊的节日里发送些祝福短信什么的。这样熟悉了之后会对选导师有利的。
二、导师的类型。
1、学术型导师
如果你是那种比较适合学术研究的学生,尽量选这种导师。这种导师学术功底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苛刻,能在学术方面给你很大的帮助,但是,选了这种导师你要有心理准备了,这三年将不会很轻松的渡过了。但三年过后,你将脱胎换骨。
2、人际关系丰富型导师
这种导师虽然学术功底不一定很强,但人际关系会比较丰富。这种导师不会对你要求的很严,你读研期间也会比较轻松的渡过。这种导师也有优点就是导师可能会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在你找工作时给你帮助。(当然学术型导师也可能在找工作时对你有帮助)
3、不见踪影型导师
有些导师在国外进行学术考察或学术交流,也可能国内国外两地跑。这种导师就是你不太能见着面的导师,这种导师不会特别多,但是也会有。如果你选了这样的导师,那这三年你就“轻松”了,因为导师没时间管你,就算论文的指导都是通过邮件沟通的。这种导师不建议大家选择,因为哪个方面对自己都是没有好处的。
三、哪种类型的导师会更好?
到底哪种更好,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需求、性格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但是大家尽量选择前两种,因为不见踪影型的导师确实对自己没啥好处。我们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开学后最好是通过上一届的学哥学姐侧面打听各个导师的情况,再结合自己的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2.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在职研究生导师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
选导师是个大学问——择师而师,不可草草。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能使你的在职研究生生活变得充满效率。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在职研究生复习备考。然而大部分的导师是大家报考之前不认识、不熟悉的,怎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呢?怎样才能做到信息对称,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呢?这就要我们提前做足功课,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你准备报考的导师的信息,信息来源最好是你未来的师兄师姐,或者本院的学生。
掌握的信息越多,能减少以后读研时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导师这个群体很复杂,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导师这个群体,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也就从容多了。
按照一般人心中的印象,导师分为学术派、实践派以及综合型导师三大类,前者就是比较传统的高校教授,而实践派的导师更多的是在理工科院校,这些导师一般从事实际科研项目或市场项目的开发,通过做研发来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事实上如果细分的话,学术派的导师还可以根据这些导师的身份、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实际的工作方向分为行政型和纯学术型两种。
而实践派的导师,根据笔者的理解,按照导师本身的身份来分更合适,即导师是高校教授性质的或者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性质的。实践派导师顾名思义,实践至上型导师的特点在于不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更注重从实际操作项目中做出成绩和培养学生。
实践派导师的组成稍微有点复杂,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导师”,有院士、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甚至还有一些研究单位的导师及公司的工程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停留在理论上,更依靠实际项目来获得成功。
虽然身份各有不同,但是根据导师的身份可以将实践派导师分成三类:第一种:承担国家大型项目的导师。这类导师中有大学的导师,也有研究所的导师,通常学术水平,科研能力通常较高,并且在业内有较高声望,可以获得国家专项拨款用于开发大中型项目。
在这种导师手下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大型项目的开发流程,这是优点之一。虽然导师可能没足够时间指导大家的硕士论文,这时有可能是导师的博士来指导你做项目或论文,能学到实际的东西可能更实在。
第二种:承担重要项目但不具备正式招收硕士资格的讲师,也称为“副导师”。在这些讲师里,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主要问题是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短,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声望,所以想得到国家项目可能比较困难,更多的是靠自己去外面找项目,然后分给学生做。
这类导师其实跟第一上述提及的第一种导师的区别不是很大,只是说做的项目一个是国家的,一个是社会应用的,各有优势。从笔者的角度来看,第二种可能比第一种更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为第二种更接近实际产品的开发,对于以后找工作也许更有帮助。
如果学生遇到这种导师也是比较幸运的,毕竟学生关注最多的就是能否学到知识,能否掌握一门生存的本领。但要注意的是有的讲师,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都要稍逊一筹,指导硕士对他们来说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把项目给学生后如果没有能力指导学生的话,这对项目和对学生都是不负责的,所幸这样的导师很少。
第三种: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这种状况在某些专业比较多,比如计算机,通信等专业,在其他专业出现的频率较低。
有不少导师,在学校是教授或者副教授,负责培养研究生,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在外面有自己的公司或者在别的公司当工程师或者领导,对硕士而言,这类导师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首先,工程师属于单位或公司的技术人才,工作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的比较紧,由工程师指导的学生能学到很多具体的专业技能,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其次,单位或公司内部的工程师都是我们的学习资源,他们的经验是我们学习的宝库,只要我们能虚心向前辈学习,就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技巧,对我们的专业素养帮助很大。最后,在单位或公司实习的补助一般要比学校和国家给的多,对于学生来说也算不错的待遇了。
所以,能当这类导师的学生也算比较幸运了,对于很多导师没有什么好的项目,或同学有比较多闲暇时间的时候,很多同学还专门找公司和单位实习。所以,能成为这类导师的学生也算是比较幸运的,对于很多导师没有什么好的项目,或同学有比较多闲暇时间的时候,很多同学还专门找公司和单位实习。
一般地,学生会选择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或者单位实习,付给一定的报酬,然后在单位或公司搜集论文资料和数据,最后直接在单位或公司做完论文。笔者就有一个师姐在一家外企实习,做论文,不仅外语口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专业外语也在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学习成长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最终被这家外企录用。
学术派导师行政学术一肩挑型导师这类导师,顾名思义,在学校或者在研究单位有一些行政职位,但除了这些职位外往往还会兼职相关专业方面的学术职务。这类导师在专业领域内都有相当的知名度,很多都有国外留学经历,学术能力,学术水平也受到了一致认可,比如说学院的院。
3.在职研究生导师选择第一课 导师分几种
(一)道德水准优先
在选择导师时,道德水平比学术水平更重要。如果某个导师多数学生都不认为他是个好导师的话,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青春开玩笑。导师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学生论坛、导师的学生以及高年级的师兄师姐等来获取。我们还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跟老师进行联系,从中分析判断这个人的道德水准。 (二)关注学术水平 在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关注老师的学术水平,了解他的专业特长或者学术观点是什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在学校的招生网上寻找。我们可以从导师发表的文章著作或者个人的经历介绍中得到部分信息,也可以从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等方面发现部分线索。你对他了解越多,你就越对自己的将来有把握。 (三)重视性格特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先要把目光转向自己。我们要首先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内向,被动型的。我们要找和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的导师。然后,我们再来分析研究老师的性格特征,进而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否符合导师的要求。只有双方都互相匹配了,我们才能在两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相处的更加愉快,合作的更加默契。 在职研究生
4.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
选择导师要看导师容不容易相处,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导师拥有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如何,导师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课题分为纵向和横向,如果将来想搞科研,选择纵向课题我认为比较理想,可以学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将来想进入工厂或者到企业作研发,作横向的比较好,工厂就是要快、省钱、能挣钱。
研究生
外文名称:Postgraduate
属性:中国最高学历
分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学分制
学制:两年或3年
简介: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
报考方式:
硕士研究生根据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等。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条件基本与往年相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要求。而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除了要达到学历及年龄的要求外,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者,除要符合报考全国统考各项条件外,还要求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课程学制:
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学制一般为2到3年,多数都是3年,也有2年半的。一般来讲,前两年是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间,通常可以修完绝大部分学分;第三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和求职。许多学校都规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按照规定,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如何选导师(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好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