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论文"孔子的教育观"/"我心目中的孔子"2000字,文章越多分就
创立儒家学派的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积极入世中平生以诗、书、礼、乐,膝下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但是,孔子的思想及儒家学说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尤其是孔子本身是自学成材,一生之中自我培养勤奋好学的思想教育,学无止境才让孔子成为两千多年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对现代人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教育典范。
身为一代哲学家孔子提出主张“仁者爱人”的学说,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间自然万物和谐统一,天、地、人三才道融为一体的大同世界。孔子一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统治者苛政制度,阶级矛盾当中压迫剥削平民百姓,这种暴政实则根本不符合孔教儒家“忠恕之道”。自生民以来,未有践于孔子也。面对孔子伟大的思想精神,言行谈吐符合当时传统儒教礼义,也有人甘愿“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所以在春秋时代不知不觉树立起一种关于儒家思想牢固坚定的强大地位。
孔子说: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现在常常听到“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一味顺应天命,所谓无道是有道,任何人内心都可以拥有仁爱,只有顺其自然对待人生中每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仁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无畏精神,天命的过程在人类手中还是有自由选择的,渺小者的存在无意识间也能超越伟大者崇高道德的脚步,人类的心灵空间才能变得无限圆满。
当一个人精神状态重新调整后,心态也悄悄地出现精神变化,就是说孔子仁义智慧思想已经潜移默化让全世界一半的人类开始接受儒家生活态度。孔子儒家思想在平实之中随着长河岁月缓缓地流淌了两千多年,心中自运乾坤,更加凸现出一种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孔子不仅仅心平气和指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心理不同层次的精神分层研究,关键在于还是如何千锤百炼成为一个“仁”字。因为小人心里不具备仁义,当然无法做到君子内心无惧“舍生取仁”高出大勇的一种崇高品质境界,只有成为君子之仁者才能有最高尚、最难超越的思想境界。伟大的思想光辉不会跟随着生命流逝过去,那么轻易地消失在黑暗之中,拨云见日之后挥散下来的红光何等是光芒万丈。一部一生心血凝聚而成的《春秋》,把整个人生的自由思想最高限度发挥到了极致。
知者自知,仁者爱人,可谓士君子矣。仁与道向来是形影不离,本质上一致的相同点。做人应该从自己做起,文明精神是从真、善、美等礼义行为当中获取正确崇尚的人道。
还是最喜欢孔子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有关他教育观点的论文
[1]赵盛昌,郝庆印,. 试谈徐特立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J]. 徐特立研究,2000,(4). [2]卜庆安,. 徐特立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J]. 徐特立研究,2001,(3). [3]张洪英,. 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陈明,.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J]. 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3,(4). [5]植景文,. 实施适应素质教育形势发展的分层教学——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价值思考[J]. 西江教育论丛,2002,(2). [6]张同术,张怀书,. 试论孔子的家庭教育思想[J].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1). [7]易小兵,. 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1). [8]杨世武,. 孔子教育思想的启示[J]. 教育艺术,2010,(12). [9]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J]. 职教论坛,2011,(10). [10]秦玉洁,.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新课程理念[J]. 教育革新,2009,(7). [11]黎莉,. 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内核与教育价值——从“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看孔子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J]. 南方医学教育,2009,(1). [12]王金娟,.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13]陈玉芳,. 孔子的道德伦理对当今学校教育的借鉴[J]. 才智,2011,(10). [14]李成泉,. 走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结合之路[J]. 当代教育科学,2011,(6). [15]朱永,尚兵,李佳孝,. 晏阳初教育思想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探究[J]. 文史博览(理论),2011,(2). [16]贺丽娟,. 孔子的自省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 [17]张成武,. 从孔子教学场景中汲取教育智慧[J]. 青年教师,2007,(12). [18]马新才,马丽丽,胡红梅,.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4). [19]李卓英,. 浅析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师生观[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0]彭智勇,. 感悟孔子的教育民生之道[J]. 新重庆,2010,(7). [21]刘奎臣,. 概说孔子教育思想理论[J]. 英才高职论坛,2007,(4). [22]林曾芬,. 孔子教育理念价值的现代审视[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3]包旭生,. 孔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2). [24]何小江,. 论孔子以人性观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思想[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5]平飞,.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意义[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6]李三岗,李军胜,.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可取之处[J]. 青年文学家,2010,(20). [27]李丽丽,王凌皓,. 孔子高等教育思想寻绎[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28]童娟,.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11,(2). [29]石华灵,.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0]周达疆,. 论孔子教育思想中人本精神的现实意义[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1]白炳贵,. 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32]史俊,. 以孔子体育教育思想为镜,观中国教育思想中轻体的痼疾[J]. 搏击(体育论坛),2011,(1). [33]冯丽丽,. 论孔子“为仁由己”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学理论,2011,(3). [34]王娟,. 孔子教育理念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 [35]蔡佩玲,陈树生,.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 经营管理者,2011,(3). [36]李佳,Gary Sigley,. 汉语国际推广教育中的情感问题——以西澳大学孔子学院为个案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1). [37]张乃芳,张冬生,. 论孔子教育惩戒的耻感之度[J]. 教学与管理,2011,(6). [38]周憬,赵玲,. 简论孔子的教育艺术[J]. 大家,2011,(2). [39]李楠,. 浅析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对当代教育公平的启示[J]. 商品与质量,2011,(S1). [40]张鑫鑫,孙德玉,. 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11,(7). [41]陶临,. 为了记住的纪念——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偶得[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2]袁礼,. 试论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化建构[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3]李珊珊,. 孔子的礼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J]. 大舞台,2011,(2). [44]杨金玉,. 孔子教育思想的完整美[J]. 文学教育(下),2011,(3). [45]武治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论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4). [46]王永明,. 孔子教育伦理思想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1,(2). [47]王晔华,杨胜松,.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8]敖小云,严蔷薇,. 试论孔子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贡献[J]. 大家,2011,(6). [49]薛连荣,. 论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现实意义[J]. 文教资料,2011,(8). [50]陶红,. 尊重个性 适时教育——由《侍坐》谈孔子教学艺术[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2).。
3.找一篇关于孔子美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的论文,急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其主张”仁爱”.”诚信”、“中庸”.“克己复礼”等思想精髓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更启迪着今天的企业管理。
本文主要探讨了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绵延数千年,代表着中华灿烂文化.在春秋“百家争鸣”的时代,经过“焚书坑儒”的洗礼.而后居于独尊地位并非偶然.这同儒家思想本身丰富的内涵所具有的综合'陛,感召力分不开的.因而儒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及中国社会。
1.“仁学”——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儒家认为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即”仁.义、礼、智“。
其中,“仁“为核心与基础,它强调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关系中才能定义自己,只有通过”二人”才能定义“一人”,仁即“二人”的意思,故”仁者.人也”。儒家认为,人首先要有一颗温暖、亲爱、感恩、谦让.善良的心.即仁心。
在基本的人际关系里,在亲人与朋友的相处中,尤其应该体现这种态度。其次要将仁爱之心推延出去,并充实个人.尽力让世界和谐。
有仁心恩慈才是人生意义的核心。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过去数千年之中,为无数识字与不识字的人所接受.成为其核心价值信仰,正在于它指点出人性的根本需要。
社会文明尽管快速演变.若不能掌握人生的核心价值.生命终究不免空虑失落。而儒家所重者,正在于如何认识并满足人性中最核心而深邃的需求。
儒家所提倡的核心价值.属于价值性义理,其重点在于以仁心爱人、敬天惜物,这种价值提炼是任何社会所需要的。 2儒家思想的大众性、生活性、感召力 儒家思想之所以具有大众性、生活性.感召力,在于这种思想同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基础相适应。
农业文明对土地的依赖不仅没能割断同氏族血缘关系的联系,反而将其继承、延续下来。由于血缘关系具有先验性和等级性.因而由血缘关系所结威的集体(家族)是一种立体状的等级结构式.父对子.长对幼均有着绝对的支配权,之间不存在着任何平等。
加之血缘关系是先验的.超个体.超意愿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摆脱和超越。个人只能是认可.服从、顺从这种关系,才能获得自己的位置和利益。
这就是中国家庭本位制建立的基础。儒家强调“孝悌”为”仁”之本.这既是对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制度的反映,又是对这种宗法制度的维系:坚持“人禽之辨”.进行道德教化,有利于敦化社会风气,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肯定尊君和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是对皇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认同:同时.又坚持“大一统“思想满足了人们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思维路径上以”中庸”为至德,要求“叩其两端而执其中”,颇具有善于守成的优势。
最后.它主张内圣外王。既希望用自己的理论来教化并转化社会,齐家。
治国、平天下.主张积极入世:同时又主张正人先要正己.坚持自身的身体力行。儒学内涵具有大众性、生活'陛,感号力的特点.能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利益集团的需要,因而易为社会认同。
二.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主要有:以人为本、以义统利、以德服人,以信取仁、勤劳节俭,严于律己、重才尚贤。 1以人为本 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治理国家应以富民为本.“民为帮本,本固帮矣”。人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
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财富的增长,忽视了创造财富的人.不懂得人是目的。在企业管理中,也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以义统利 孔子日:“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苟子日:”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
儒家以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反对为富不仁。如何认识”义利”的关系,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
有人极力批判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认为它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儒家倡导的“义”指整体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
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而是主张正当致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天,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企业也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是积极的因素,必须肯定。但对于任何事物不应强调过分,若只讲功利主义,甚至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正常运行。
儒家强调”义”恰好可弥补这一不足。在经营管理中,一些企业家汲取了儒家的这一思想,明确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宗旨.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人民结合起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以德服人 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在家庭中要“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谓之人义也”,形成一种融洽温馨的亲情关系。
就整个社会来说,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
4.以探讨孔子的教育为大方向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拜托各位了 3Q
1、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 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最起码有三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是孔子有没有思想体系?二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三是用那些材料来证明或“复原”这个思想体系?首先应该说明,我们现在常说的“思想体系”或“学说体系”是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认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思想必然是成体系的,研究他的思想,重要的就是完整、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体系。
然而事实上对哲学家、思想家本人来说,他不一定都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体系建构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他有什么样的思想体系是后来研究者进行“复原”或“重构”的结果。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的研究来说,尤其存在这样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学术界的研究习惯,我们仍然可以认定孔子各个方面的思想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这个前提下,来相对地理解他的思想观点。
近代以来,从学术思想角度来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构成,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形成多种说法:如以仁为中心说,以礼为中心说,以中庸为中心说,以仁义为中心说,以仁义礼的统一为核心说等等。特别流行的是仁核心说和礼核心说。
两说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绝对对立。仁核心说排斥礼,礼核心排斥仁。
我认为,这种“中心说”、“核心说”从大的方面讲都是习惯了孔子以后二千年大一统政治体制及其相应的大一统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也是当代社会既定思维模式定向制约的结果,是迫切需要摆脱的;从小的方面讲,人们往往容易抓住一个概念、范畴当作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核心,而忽视它的整体性,自然互相矛盾。 另外,西方学者由于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把握不够,对孔子思想评价多有误解,最典型的就是黑格尔。
黑格尔眼中的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算不得一个哲学家,“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甚至认为,“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①黑格尔“不能从中获得特别的东西”的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对孔子的认识不但只是凭少许不严谨的译本,而且只看到了那零散的道德教训,而没有触及孔子思想的整体结构,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深化对细节的把握。另外,黑格尔以西方文明发展的道路为模式构筑了唯一的“世界精神”的哲学发展史,对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的道路却缺乏同情的理解,也许潜意识中还有日尔曼人所惯有的那种偏见和傲慢。
今天,对孔子思想体系要深入、全面地把握,集中探讨其核心是完全必要的,但又是很不够的。笔者无意消解中心,也不想另立中心,只是想实实在在地对孔子整个思想进行深入其内的细心研习以后,再出乎其外,不带任何思想偏见和既定的思维模式来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构成,并尽力展示其原状,以实事求是地把握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在春秋战国之际,孔子作为一个西周乃至上古文化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以平治天下为已任,构筑一个思辨的哲学体系对他来说是奢侈的,他是着眼于当时的时势,思考社会的整合有序、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途径。这样,如果要说他有什么思想体系的话,那也是他在不自觉的、开放的思维方式中构建了具有历史文化功能的与历史现实水乳交融的独特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里不一定非得有唯一的逻辑起点与思想核心,而且最重要的并不是理论推演的逻辑性与思辩性,而是它的世间性、实用性,可以包容个人与社会,承担传统与变革,结合理想、信仰与此间生活等等。我们今天的研究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和“复原”这个思想体系。
2、孔子思想学说的集大成性质 要探讨孔子思想学说的体系,我们应该有一个基础认识,孔子的思想学说有集大成的性质。孔子展之所以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乃至人类屈指可数的大思想家、学问家,最基本的就是他的思想学说是“集”了中国上古以来文化的“大成”。
上古文化在西周是一个集大成,但在这是制度意义上的集大成,到了孔子可以说是思想学术意义上的集大成。关于这方面古来人们都有认识,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赵岐注:“孔子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故能金声而玉振之。
振,扬也。故如金声之有杀,振扬玉音,终始如一也。”
朱注:“此言孔子集三圣之事,而为一大圣之事;“犹作乐者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成者,乐之一终,《书》所谓‘《箫韶》九成’是也。
金,钟属;声,宣也;玉,磬也;振,收也,如振河海而不泄之振。始,始之也。
终,终之也。条理,犹言脉络,指众音而言也。
智者,知之所及;圣者,德之所就也。盖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若独奏一音,则其一音自为始终,而为一小成。犹三子之所知偏于一,而其。
5.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近年来,“素质教育”一词频繁使用,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这个词虽然是在近十几年才出现的,追本溯源,其实它的思想和精神实质却早已有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丰富而朴素的素质教育思想。
只是没有提炼总结为“素质教育”这个词而已。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所表现的诸多特点与素质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
这一思想内涵经过两千多年社会实践的检验直到今天仍然散发出熠熠的光辉。因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并非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而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体现。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渊源。而代表孔子思想言论的《论语》就是该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教育对象方面:全体性、广泛性 1.从孔子教育对象方面看,秉承的是“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乃是由于受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致。
以这种中国式的最古老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教无类”的一种解释是说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种解释就是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 2.从孔子的教学实践看,“有教无类”包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生大多出身于平民之家,有的学生家境十分贫寒。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 ;冉有“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曾参“ 袍无表,颜色肿哙。
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子思家贫,其居处“蓬产不完”、“上漏下湿”。以上诸多记载说明,孔子招收学生确实是不论出身贵贱的。
比较富裕的子贡也只不过是个“自由民”商人而已。孔子的学生有品行素养较好的,也有本来品行素养较差的。
如孔子曾评价宰予“予之不仁也”《阳货》 ;子路“性鄙,好勇力”,在成为孔子学生之前曾经“陵暴孔子”;子张秉性邪辟,公治长坐过牢《公治长》。 “有教无类”作为孔子在教育对象方面的基本原则,具有及其丰富的内涵,这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进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
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无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相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
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原则,之所以与现代教育理论相通,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是以人类社会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孔子时代的人们有这种需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办私学,广招学生,满足了人们这种基本需要;今天我们提出对所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同样是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
二、教育内容方面:全面性、基础性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因此,认真考察孔子的教育内容,就可以反观他的教育目的在于“人格的前面发展”。
孔子教育思想的全面性在于它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孔子教学主要以人道即人事为范围,使用的基本教材则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即“六经”。
“六经”之教中,《诗》、《书》、《礼》、《乐》是孔门的必修课,《易》和《春秋》是部分高材生选修的课程。《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通过对“六艺”的学科性质和设置这些课程目的的分析,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内容方面的几个明显特点: 1.将道德品质修养作为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作为孔门必修课的《礼》教,实际上就是专门的德育课,在《诗》、《乐》、《书》等诸门功课中,也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操的这根主线。
除了这几门功课以外,孔子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也处处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品德教育,教给弟子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道理、要求。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众,而亲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犯而不较”、“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等,阐述了在生 活态度、“仁”、“义”、“德”等方面做人、作事、处世等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
2. 十分重视美育,强调文学和音乐在陶冶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六经之首的《诗》是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集,而他教授的《乐》则是地道的音乐教育。
文学和音乐都有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可见孔子对美育的重视。 3. 既注意知识的传授,。
6.找一篇关于孔子美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的论文,急
如今许多人在呼吁孔子应是世界的孔子,正如苏格拉底是世界的苏格拉底一样。
享誉世界的中国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夫子到底对中国的文化做了怎样的贡献呢?不妨就美德教育思想谈谈吧!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古有文天祥毅然杀身成仁充盈正气,今有朱自清拒绝嗟来之食燃起国魂。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根啊!根不曲,枝必直! 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一颗仁爱之心能让你包容全世界。
唐太宗抚民纳谏,创贞观之治。不仅在封建时期的中国社会需要这样的仁德,在今天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同样重要。
温总理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赶往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难道不正是因为他怀着一颗仁德之心吗?在他的鼓舞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挽救汶川于巨大悲痛之中。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因此这对现在的青少年教育有很大的意义。修生养性,锻造好品质要从娃娃抓起,这就需要全社会的人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坏境与榜样。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这为我们的努力提供了一个较明确的方向。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都说现在的文坛太浮躁了。一个文人,特别是像季羡林这样的大师,是不能仅局限于自身的思想与一隅花园的,也不能对社会乱加评论,而要亲身去体验,去求教。
世界无处不是学问,只要你乐于求学,不耻下问,虚怀若谷,就能装下世间万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推理,却仍有很多人做不到。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
这对现在的家庭教育起到很大作用。家长的意愿不能强加给孩子,而要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给他们发表意见的天空,给他们自己选择的天空。
再看看,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创始人。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
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
(《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
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
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至圣先师孔子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处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把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一点一点的挖掘,然后运用于社会的进步之中。
7.以探讨孔子的教育为大方向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
以探讨孔子的教育为大方向写一篇1500字的文章可以参照或者依据本文——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进行撰写: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nbsp;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nbsp;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nbsp;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nbsp;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nbsp;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nbsp;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nbsp;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nbsp;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nbsp;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