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近代史论文选题,新颖,很少研究过的
学术堂整理了十篇新颖的近代史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中国落后西方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还是之前?
2、鸦片战争的贸易差额对中外关系的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
4、晚清统治者为什么会越“救”越“亡”?
5、曾国藩是怎样一个人?
6、太平天国起义从广西到南京清朝大员丧命录。
7、如何评价李鸿章?
8、李鸿章与中国海军
9、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10、1900年的中国与2000年的中国对比
2.求一篇世界近代史论文
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必须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教学。什么是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呢?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之一。不懂得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历史的阶段性与阶段特征,就不会懂得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因此掌握这些阶段特征,对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说明。
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观点,尚未形成定论。
1995年新编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仍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1996年秋季启用的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则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讲起,将这段历史作为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折,作为世界近代史正式到来前的序幕。 从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在经济和生产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正在解体。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者,开辟新航路,侵占掠夺殖民地,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桎梏,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在阶级关系上,一方面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更加高涨,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16世纪后期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近代史的第一阶段是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早期的拉丁美洲独立革命,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确立的时期。这一阶段,英国、法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国通过民族独立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而这一阶段欧洲和亚非的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封建社会或更早的社会阶段。欧洲的一些封建国家如俄、普、奥等国的君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发生在19世纪早期的反法同盟和拿破仑的战争即是突出事例。亚洲的封建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等国,日趋腐朽没落,成为西方各国的侵略对象。
在生产领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资本主义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没有明显分开,由金融资产阶级控制着工业生产。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各国的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社会巨烈的变革时代,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了一套政治构想。在国际关系方面,英、法、荷等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殖民扩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最后英国取得了霸权地位。
英、法、美、拉丁美洲各国进行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未走向成熟,所以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金融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新贵族,在美洲则是“把自己的经济建立在黑人奴隶劳动上的资本家”——种植园奴隶主,或封建的大地产者。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固和反扑,各国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手段,革命经历了反复和曲折的过程,资产阶级充分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人民群众起了革命的主力军作用。
这些就构成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9世纪早期至70年代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二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发生在这一阶段的1848年欧洲革命,冲垮了反动的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俄国、日本通过改革,德国、意大利完成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消灭了黑人奴隶制;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多数国家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行轨道,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这些地区,引起这些国家政治、经济上的深刻变化。在经济领域,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德、俄、日、意等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
3.关于世界历史的论文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
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划分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
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
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世界近代史毕业论文题目(求一篇近代史论文选题,新颖,很少研究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