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毕业论文是年产1万吨酒精的工厂设计 告诉我怎么写 谢谢你们了
一.啤酒工厂设计 (重点为糖化,发酵车间) 基础数据: 生产规模: 50,000吨/年(或100,000吨/年) 产品规格: 12度(或10度)淡色啤酒 生产天数: 300天/年 原料配比: 麦芽:大米=70:30 原料利用率: 98% 麦芽水分: 6%; 大米水分: 12% 无水麦芽浸出率78%; 无水大米浸出率:90% 啤酒损失率(对热麦汁): 冷却损失:7%; 发酵损失:1.5%; 过滤损失:1.5%: 装瓶损失:2%; 总损失: 12% 糖化次数: 生产旺季(150天) 8次/天 生产淡季(150天) 4次/天 工艺指标: 由具体指导老师下达。
设计内容: 1.根据以上设计任务,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工艺参数与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 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糖化车间的热量衡算(即蒸汽耗量的计算);水用量的计算;发酵车间耗冷量计算。
3.糖化车间、发酵车间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 容量,数量,主要的外形尺寸。 4.选择其中某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计算与设计。
设计要求: 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P.254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 2.完成图纸两张(1号图纸):全厂工艺流程图(初步设计阶段),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二、酒精工厂设计 (重点为蒸煮糖化车间) 基础数据:生产规模: 20,000吨/年(50,000吨/年) 产品规格: 国标食用酒精 生产方法: 以薯干为原料,双酶糖化,连续蒸煮,间歇发酵;三塔蒸馏 副产品: 次级酒精(成品酒精的3%)杂醇油(成品酒精的O.6%) 原料: 薯干(含淀粉68%,水分12%) 酶用量: 高温一淀粉酶(20,000U/m1):10 U/g原料 糖化酶(100,000U/m1):150 U/g原料(糖化醪) 300 U/g原料(酒母醪) 硫酸铵用量: 7kg/吨酒精 硫酸用量: 5kg/吨酒精 蒸煮醪粉料加水比: 1:2.5 发酵成熟醪酒精含量:11%(V) 酒母醪接种量: 糖化醪的10%(V) 酒母醪的组成: 65%为液化蒸煮醪,35%为糖化剂与水 发酵罐酒精捕集器用水:发酵成熟醪5% 发酵罐洗罐用水:发酵成熟醪的2% 生产过程淀粉总损失率: 9% 蒸馏效率: 98% 全年生产天数: 320天 (其他工艺指标由具体指导老师下达。) 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资料、文献,搜集必要的技术资料及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与比较,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论证。
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连续蒸煮及蒸馏蒸汽耗 量的计算;蒸馏车间水用量的衡算。 3.蒸煮糖化车间(或蒸馏车间)的生产设备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选型,容量,数量及主要的外形尺寸。
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设计与计算 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 2.完成二张图纸(1号图纸)蒸煮糖化车间(或蒸馏车间)工艺流程图;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发酵工厂设计 2002.10 —————————————————————————————— 三、味精工厂设计 (重点为发酵车间) 基础数据:生产规模: 1万吨/年(或2万吨/年) 生产规格: 纯度为99%的味精 生产方法: 以工业淀粉为原料、双酶法糖化、流加糖发 酵,低温浓缩、等电提取 生产天数: 300天/年 倒罐率: O.5% 发酵周期:40-42小时 生产周期:48-50小时 种子发酵周期:8-10小时 种子生产周期:12-16小时 发酵醪初糖浓度: 15%(W/V) 流加糖浓度:45%(W/V) 发酵谷氨酸产率: 10% 糖酸转化率: 56% 淀粉糖转化率: 98% 谷氨酸提取收率: 92% 味精对谷氨酸的精制收率:112% 原料淀粉含量:86% 发酵罐接种量: 10% 发酵罐填充系数: 75% 发酵培养基(W/V): 水解糖:15%,糖蜜:O.3%,玉米浆:O.2%,MgS04 0.04%,KCl.O.12%,Na2HP04:O.16%,尿素:4%,消泡剂:0.04% 种子培养基(W/V): 水解糖:2.5%,糖蜜:2%,玉米浆:l %,MgS04 0.04%,K2HP04:0.1%,尿素:0.35%,消泡剂:、0.03% 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文献,收集必要的技术资料与工艺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比较,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证。 2.工艺计算:全厂的物料衡算;发酵车间的热量蘅算(蒸汽耗量的计算);无菌空气耗量的计算。
3.发酵车间(包括糖液连消)生产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外形尺寸)。 4.选择一重点设备进行单体设备的详细化工设计与计算。
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P.254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 2.完成图纸两张(一号图纸),发酵车间工艺流程图(包括糖液连消),重点单体设备总装图。
四、酶制剂工厂设计 (重点糖化酶车间) 基础数据:生产规模:1000M3/年(或3000 M3/年) 产品规格:食品级液体糖化酶(50,000U/m1) 生产天数:180天(其他时间生产其他酶) 罐发酵单位:25,000U/ml 提取总收率:82% 发酵罐装料系数:85% 生产周期:8天 发酵培养基: 玉米淀粉:22%; 豆饼粉:4%; 玉米浆: 1%;(NH4)2S04:O.4%;NaHP04:O:1%;接种量: 10% 种子培养基: (培养。
2.寻求乙醇的生产设计论文
燃料乙醇项目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工艺浅析——轻工纺织化纤类环境影响评价登记培训论文程 鑫摘要:酒精糟液中蛋白营养物质的回收利用是酒精行业清洁生产的一种重要实施途径。
结合酒精生产情况,分析酒精糟液经DDG或DDGS方式来回收蛋白物质后,采用MIC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分别讨论了对废水处理的影响。MIC反应器处理DDG后的废水,有机负荷可在15 kgCOD·m-3·d-1左右,是一种高效的厌氧内循环技术。
DDGS工艺适合较大规模的酒精厂,仍然存在废水处理难度增大的问题。通过与DDG工艺的对比,认为采用“DDG—MIC”的酒精废水治理路线,可节省投资和能源消耗,而且废水中有沼气产出,资源得到梯度利用。
尽管与推荐采用的DDGS产业政策不同,但依然值得推广,并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3.关于制酒的论文
玫瑰花制酒工艺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玫瑰花制酒工艺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瑰花瓣以1∶90的料水比在50℃下浸提6h,用果酒酵母接入加糖量为11%~12%、pH值4.5的玫瑰花瓣浸提液,发酵温度22~25℃,酒液由红褐色转变为玫瑰红色,逸散出玫瑰香味与酒香气味,口感佳。关键词:玫瑰;果酒酵母;发酵 早在先秦,鲜花就被人们食用。
从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中即可窥豹。古人食用鲜花,除取其色香味外,还取其药用价值。
玫瑰用途广泛,可以熏茶、入药、酿酒、做酱,提炼玫瑰精油[1]。烘制的干花蕾,药用具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气痛、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带白下、乳病、肿毒之功能;做饮料,利肺脾、益肝胆、避邪恶之气;酒饮能和血平肝养胃完胸、散郁、益寿延年[2]。
本实验研究玫瑰花制酒是利用其花瓣与水采取一定配比提取花汁,添加糖及果酒酵母发酵成酒。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和仪器玫瑰花瓣(市售),白砂糖、柠檬酸(市售),果酒酵母。
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高压蒸汽灭菌锅,可见分光光度计,数字阿贝折射仪,精密pH计,HD-650型洁净工作台,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1.2实验方法1.2.1工艺流程原料玫瑰花瓣→粉碎→浸提→冷却→过滤→调配→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冷却→过滤→杀菌→成品1.2.2玫瑰花瓣的粉碎与浸提玫瑰花瓣的粉碎:称取玫瑰花瓣50g,用多功能粉碎机粉碎至细粉末状。
玫瑰花瓣汁的浸提:称取6份粉末,每份1g,按1∶50,1∶60……1∶100,选出最佳色泽、口感的玫瑰花加水比例。1.2.3培养基的制备麦芽汁的制备:将粉碎麦芽与处理水混合,逐渐添加热水使其温度提高到30℃浸渍90min,第一次升温到50℃,保温40min,进行蛋白质分解。
第二次升温到65℃,保持90min进行糖化,再进行过滤。麦芽汁调整糖度在11°Be,pH值调整到4.5,121℃灭菌15到20min,即为麦芽汁培养基。
1.2.4最佳pH值的确定实验中采用了果酒酵母,其最佳的生产pH条件为4.5左右。因此试验逐步添加柠檬酸调节,从pH值变化对O D值影响以及浸提液颜色观察效果,同时进行色泽、口感的评定,选择玫瑰花的最合适pH值。
1.2.5接种本次实验中采用了果酒酵母。果酒酵母能赋予玫瑰酒醇香口味和微量的酒精度。
果酒酵母按3%、4%、5%、6%的接种量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接入糖分为11%~12%的玫瑰花瓣浸提液中。2结果与讨论2.1玫瑰花瓣原料破碎对浸提的影响称取玫瑰花瓣2份,每份1g,其中一份破碎,一份不破碎。
在50℃下浸提4h,通过吸光度比较浸提液色泽,结合感官评价比较口感。结果见表1。
表1玫瑰花瓣破碎与否对浸提的影响花瓣玫瑰原料破碎不破碎O D值0.223 0.126 由表1可看出,在相同条件下,破碎的玫瑰花瓣浸提液的OD值明显比不破碎的玫瑰花瓣浸提液的OD值大,浸提效果好。这是因为破碎后玫瑰花瓣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花瓣中的营养物质及色素容易渗透于水[3]。
故浸提效果较不破碎好,因此玫瑰花浸提需破碎。2.2玫瑰花瓣浸提料水比的确定称取破碎后的原料玫瑰花6份,每份1g、按1∶50,1∶60……1∶100比例加水,在50℃下浸提,测定吸光度,比较色泽与口感,取其平均值,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看出,随着加水量的增加,玫瑰花瓣浸提液的OD值逐渐变小,透明度增加,但在1:90的料水比时OD值明显高于其余料水比的OD值,颜色微红诱人,液体清澈,口感佳,由此可见,玫瑰花瓣的最佳料水比为1∶90。由10位专业人士对玫瑰花瓣不同料水比的浸提液进行感官品评,统计每个人的感官品评结论。
由表2可知,玫瑰花瓣料水比为1∶90时,感官风味最佳。2.3玫瑰花瓣最佳浸提温度的确定玫瑰花瓣液浸提时不同温度对玫瑰花瓣营养成分的溶解度和色泽有影响,在确定了料水比的基础上对浸提温度做了探讨。
我们设定了20℃、30℃、40℃、50℃、60℃、70℃,对玫瑰花瓣进行浸提后测OD值,结果见图2。 图2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玫瑰花瓣OD值逐渐升高,但温度的升高,OD值过大,浸提液不澄清,香味物质损失。
因此浸提温度55℃风味最佳,颜色合适。2.4玫瑰花瓣最佳浸提时间的确定将玫瑰花瓣原料破碎后,按其最佳浸提条件(玫瑰花瓣1∶90的料水比,50℃)浸提,结果见图3。
由图3可见,玫瑰花瓣在相同条件下浸提,随着时间的延长OD值均有上升,理论上浸提时间长,浸提效果好,但考虑到玫瑰花瓣的营养成分、风味及经济因素,浸提时间不宜过长。实验者认为最佳的浸提时间为6h。
2.5玫瑰花瓣浸提液发酵条件探讨2.5.1 pH对玫瑰花瓣浸提液的影响本实验中玫瑰花瓣浸提液的初始pH值基本上都在6.3左右,颜色稍淡,为了达到酵母菌发酵适宜pH值4.5,我们用柠檬酸调节玫瑰花瓣浸提液的pH值,每调节一个梯度,测定其OD值,观察其浸提液颜色的变化情况。结果见图4。
由图4知,玫瑰花瓣浸提液随pH值的减小,OD值开始保持平稳,当pH值在5.7至5.1时OD值有小幅的降低趁势,在pH值达到5.1至4.5之间时OD值基本保持平缓,随着pH值再度减小时OD值缓慢升高,同时颜色越来越深。2.5.2果酒酵母接种量的确定将果酒酵母分别按3%、4%、5%、6。
4.关于酿酒的论文
早在七八十年代曾经热过一时,但因其出酒率不高,口感不如人意而被冷落。近年来,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一种能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生料酒曲。经过两年多来几十家酒厂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些酒厂还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充分表明了生料酿酒的先进和优越。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生料熟料两种酿酒工艺对比
以传统的小曲酒固态法工艺为例,其工艺流程: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糟→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生料酿酒工艺流程:生料+曲→发酵→蒸馏→成品酒。
从上述两种工艺流程对比中,即可明显看出生料酿酒工艺较之熟料酿酒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原料+水+曲后就进入发酵,省去了原料的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糠等8道工序,因而节约了原料蒸煮所需燃料、人工、时间、占地面积等等。
2、生料酿酒不须要辅料,如稻壳等,从而节省了购买辅料的费用人工等。
3、按原料总量加入0.6~0.7%生料酒曲外,不需再添加任何曲药和其他添加剂如活性干酵母、糖化酶等,省去了制曲车间、购买各种添加剂的费用及繁琐的工艺操作。
4、生料酿酒出酒率和成品酒口感都大大地超过熟料酿酒工艺。比如,以酿酒技术较为先进的黑龙江普通白酒为例,原料出酒率一般为48—53%(酒度以57.5%计),最高也只能达到55—56%。
采用无锡市永安生料酿酒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生料酒曲按上述工艺流程生产,玉米出酒率能达到55%(酒度以65%计),大米出酒率能达到65%,而且成品酒香味丰满、柔和、尾净、无邪杂味、无新酒贯有的糠味、酒槽味、糊味、暴辣味。有的厂家反映,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的白酒,蒸馏出来后不经勾调即能达到一级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生料酿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液态发酵、液态蒸馏的全液态法生产工艺,把几千年来的传统技术的烦琐、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化为配料、发酵、蒸馏三道工艺,因此操作简便,轻松。
二、生料酿酒酒曲的特点
生料酿酒成败的关键在于酒曲,这种酒曲既要能将生淀粉转化为糖,又要同时将糖转化为酒精,而且还要保证有较高的出酒率和较完美的口感。
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研制的生料酒曲具有如下特点:
1、能将任何含有淀粉或糖分的植物发酵成为酒精。淀粉出酒率几乎能达到100%。
2、这种酒曲不仅能酿制各种白酒和酒精,还能酿造各种低度酒。如米酒、黄酒、葡萄酒、蕃茄酒、苹果酒、桃梨酒、南瓜酒等等。
3、利用这种曲种,还能酿制各种不同香型的白酒。
例如浓香型白酒,不仅工艺流程复杂,操作难度高,而且发酵时间长,出酒率低。如采用上述生料酿酒工艺流程生产,在发酵时加入适量的已酸菌液或加入0.3—0.5%已酸已酯共同发酵蒸馏出来即为浓香型白酒。
酿造黄酒也是如此,在发酵时加入适量的黄酒生香菌液或加入黄酒香料共同发酵,发酵完毕酒醪即具有黄酒香味。其它各种香型的酒也是如此。
因为各种不同香型的酒,其主体香味成分一部分是由原料本身决定的,一部分则是从外界带入的,以大米、玉米、高梁为例,如不从外界加入其它香味物质,酿制出来的即是米香型或清香型白酒。
4、上述生料酿酒工艺流程适用于一切蒸馏酒和酒精生产。
酿造各种蔬菜瓜果酒,包括黄酒的工艺流程如下:生料+水+曲→发酵→过滤→澄清→勾调→杀菌(紫外线)→精滤→陈酿→装瓶。采用此工艺技术完全不用燃料,节约能源95%以上。
三、生料酿酒工艺操作要点
1、配料。粮水比为1:3;生料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6~0.7%。冷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2、原料粉碎为40目,大米不必粉碎;蔬菜瓜果应去皮、去核并打成浆状。
3、入池水温不超过35℃。最佳发酵温度为25℃—30℃。超过30℃者发酵期缩短;低于20℃者,发酵期延长。冬季生产可采用温水发酵。室温低于10℃者不发酵。
5.关于白酒的论文要求字数1500以上
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改革是全面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由于浓香型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许多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浓香型大曲酒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温发酵,对发酵温度曲线进行部结,提出了前期缓升,中期挺坚,后期缓落的策略。
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长期反复发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带新醅,进行发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发酵。有的也采用回酒发酵,成品酒依次分为头级酒,二级酒,三级酒。二级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发酵,再次蒸馏,可将二级酒变为头级酒。
6.急求白酒酿造的毕业论文
酿造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
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
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
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
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
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
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7.毕业设计
1、搜集乙醇、水的全部物化数据(关键数据是“乙醇-水”二元共沸汽液平衡数据);
2、确立工艺条件:进料状态(决定着是否需要加热)、产品纯度标准(决定着回流比等)、加热热源(决定着塔底再沸器设计)
3、进行物料平衡计算、能量平衡计算;
4、进行塔板计算与设计,分别确立提馏段(如果需要的话)、精馏段的塔板数;
5、根据产品纯度标准,确定回流比,进料状态的调整(操作参数确立);
6、完善塔顶冷凝器、进料加热器和塔底再沸器设计;
7、全部装置的保温设计;
8、绘出总装图、部件图和零件图;
9、整理完成《“乙醇-水”浮阀式精馏塔设计计算说明书》,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