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专业论文怎么写
通讯稿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2.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 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4、新闻特写研究 5、深度报道研究 6、新闻叙事研究 7、网络新闻研究 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 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 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 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 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 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8、记者的修养 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 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 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 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 25、网络“暴力”初探 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 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 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 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 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 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 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 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 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 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 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 41、论新闻报道失实 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 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 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 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 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 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 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 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 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 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 56、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 57、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58、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59、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60、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1、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6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63、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64、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 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 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 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 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 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 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 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广告创意理论研究 104、广告诉求理论研究 105、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106、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7、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8、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09、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 110、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 111、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 112、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3、如何看待名人广告 114、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 115、报刊广告文案创作 116、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117、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18、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 119、试论广告创意技巧 120、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 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 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 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 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 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 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 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 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 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 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 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
3.急求一篇关于关于新闻专业的论文,急
我觉得你如果不想花钱的话,基本没戏,你是打算直接上交通过的,要达到合格水平,也就是得原创,您觉得会有人免费的帮您做?还是自己动动脑筋写吧 你要是没时间做的话,也可以找人帮你代做的,我的论文就是找( 天下文库 )他们做的,还可以,通过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 1)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4)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为了缩短篇幅,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某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
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则可以完全省略。 (1)如何写引言的开头 引言开头(即第一层)最主要目的是告诉读者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其意义是什么,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状况或水平如何。
(2)如何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在某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观点或理论、发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标注出处,即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公开发表。
(3)如何写研究动机与目的 在介绍了他人在某领域的工作和成果之后,下一步便介绍作者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与内容。介绍研究动机可以从两个角度人手,一是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知识的空白,二是说明解决这一问题,或填补知识空白的重要意义。
指出或暗示了知识领域里的空白,或提出了问题或假设之后,下一步理所当然应该告诉读者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填补上述空白,或者证明所提出的假设。 (4)如何写引言的结尾 研究目的完全可以作为引言的结尾。
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了解文章的轮廓和脉络。 至于研究结果,在引言中完全可以不写。
研究结果是结论部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4.新闻学毕业设计有哪些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网
以下题目来自新闻传播论文网
1、VR新闻发展趋势探析
2、浅析采编播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主持人的影响
3、弹幕视频网站中受众互动模式研究
4、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的发展策略研究
5、论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标签化现象
6、浅析航空业企业微博的传播策略
7、报纸经济报道的瓶颈与突破初探
8、碎片化传播对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
9、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10、党报媒介融合研究——以某一具体党报为例
11、浅析电视纪录片的平民化和故事化创作趋向
12、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研究——以某一电视台为例(从芒果TV的崛起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13、广播对农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趋势
14、广播对象性节目的创新与创优之路
15、广播时政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创新探究
、、、、、、、、、、、、、、、、、、、、、、、
等等 还有好多你自己去看吧!!!
5.关于新闻的论文
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
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新闻媒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介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就愈加明显。
因此新闻媒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保障媒介本身的健康发展。 新闻媒介具有选择信息和解释信息的权力,因而也就获得了控制社会的能力。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介的权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面对媒介日益增强的权力,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就表示出极大的忧虑,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新闻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被新闻来源所利用,比如很多的娱乐休闲、房地产信息、饮食旅游等类的新闻稿件,就是由企业机构、经营销售部门提供,略经记者润饰加工的公关文稿;而一些关于影视讯息、文化动态、服装展示一类的稿件则往往直接被当作新闻刊发。商业影响公众舆论,最终目的当然在于促销产品。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控,他们的行为很容易沦为恶性的新闻“炒作”,即利用新闻媒介对新闻事件进行缺乏客观公正性的报道。 制造新闻和炒作新闻并非公关人员的专利,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一利器者,大有人在。
如广州一名自称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女子推销自己也有高招,先是自曝拒拍三级片的新闻,随后又花10万元在报纸上登出整版的征婚启事,强力“轰炸”传媒,一时之间成为粤港传媒竞相追逐的目标。就连恶作剧也能利用新闻媒介取得轰动效应。
新闻事业是社会公众的事业,某些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制造和炒作新闻,利用公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对社会准则和公众利益的践踏,也是对新闻事业的破坏。但是,就此将一切归罪于新闻来源显然是不合理的。
对于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应该向公众提供完整、公正、真实、准确的报道和评论,这是新闻媒介的责任所在。毕竟,新闻来源没有责任对公众负责,受众可能得到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这是由媒介“把关人”决定的。
既然如此,新闻媒介能如此轻易地被新闻来源所利用,就必须对媒介把关人提出质疑:新闻媒介的媒介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何在?新闻媒介分析和甄别新闻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作为社会雷达的新闻媒介,人们赋予它的首要职能就是监视环境,即要求新闻媒介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面貌及其重要发展。当今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人们已经很难直接去感知、理解和把握周围的现实世界。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性世界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了;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人们才能感受到这个“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世界。新闻媒介给广大受众提供的是一个可知可感而且仿佛也能够亲身经历的实性世界的投影———虚性世界。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们把新闻媒介看作是自己的眼耳舌鼻身的延续,将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视为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如同信任自己的耳、目一般信赖新闻媒介。人们把新闻媒介当作自己的代言人,相信新闻媒介能够忠实行使监视环境的社会职能。
但是新闻媒介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的眼耳舌鼻身。受众不可能如同控制自己的耳、目一样约束新闻媒介,人们通过新闻媒介所感知的,终究也不过是无法亲历的虚性世界。
而新闻媒介倒是可以利用这个虚性世界控制对新闻事件的传播和对新闻事件的解释,进而左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判断。从这个角度看,新闻媒介又不简单地是人体的延伸。
这个虚性世界是否能够成为实性世界全面、客观、真实的投影,并不是由广大受众的意愿决定的,它完全取决于由实性世界向虚性世界转化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即我们所讲的媒介把关人。当媒介利益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可以允许把关人将媒介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实际上就等于允许把关人利用新闻媒介,从媒介利益出发来解释世界和反映社会,操纵社会大众服从于媒介的需要;实际上等于允许把关人假借公众利益的名义谋求媒介利益。
这样,对于广大受众,新闻媒介必然成为滥用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为媒介本身谋利的欺骗者,而不可能是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社会雷达。 媒介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营利机构,也要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多的受众,获取最大利润的商业经营原则。
但是媒介的活动不能完全等同于商业行为,媒介组织的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最高标准。 由于新闻媒介的商业利益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和商界赞助,新闻媒介的经济活动能力全都表现在是否能将最大多数的观众带给广告客户,如果媒介组织把商业化作为其原则基础,以提高收视(听、阅读)率为媒介活动的中心,那么面向受众就成为迎合受众、面向市场、面向经济效益的代名词。
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传播新闻信息,媒介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必然是片面而扭曲的。 如果媒介组织完全把媒介活动看作商业行为,以提高收视(听、阅读)率作为媒介活动的绝对中心,以媒介组织的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那么媒介组织完 全有可能根据市场的需。
6.急求一篇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
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新闻传媒毕业论文设计范文(新闻专业论文怎么写)